> 要聞

“網際網路+”讓陜西農業插上智慧翅膀

摘要:去年以來,陜西網際網路+農業快速健康發展, 2017年,陜西省農村網路零售額達129.13億元,同比增長51.5%。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獲悉,去年以來,陜西網際網路+農業快速健康發展, 2017年,陜西省農村網路零售額達129.13億元,同比增長51.5%。

調查顯示,陜西“網際網路+農業”呈現快速、健康發展態勢,縣、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農産品銷售額屢創新高;智慧科技向農業生産領域不斷延伸,農企品質把關日益嚴格,農産品品牌價值不斷提升。但是,農民網際網路經濟意識薄弱、農村電商人才缺乏、快遞服務水準亟待提升、産品附加值發掘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網際網路+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縣、鎮、村三級服務體系初步建成  農産品銷售額屢創新高

為了有效推進農産品銷售,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産業化、現代化和市場化進程,陜西各地大力推進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成效顯著。調查顯示,截至3月上旬,46個國家級貧困縣已建成電商服務中心,佔國家級貧困縣總數的92%;35%的貧困村已經建成電商服務站,27%的貧困村有物流配送站點;118個深度貧困村中已經建成電商服務點,覆蓋率達到24.5%,縣、鎮、村三級電商和物流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

電商和物流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帶動農産品網路銷售規模不斷擴大,有效的拓寬了農村居民的增收渠道。2017年,陜西農産品網路零售額53.95億元;通過農村電商企業帶動實現增收的貧困戶超過2.5萬戶。商洛市已經在七個縣區建成了農村電商服務中心,京東特産館也已經建成並投入運營,2017年農産品線上銷售額達4.63億元。銅川市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2017年櫻桃銷售季節,在京東網成功推出“五朵櫻花”銅川大櫻桃眾籌項目,共籌集資金101.67萬元,打破了京東生鮮農産品的眾籌記錄。

“網際網路+農業”不僅拓寬了傳統農産品的銷售渠道,而且已經滲透到農業生産管理領域,通過現代科技實現對農業生産全要素管理。宜君縣某大棚蔬菜基地成功引進了一套物聯智慧系統,該系統通過網際網路對大棚蔬菜實施全天候監控、監測,利用實時圖像與視頻的有機結合,對土壤的水、肥和蔬菜的溫度、長勢等要素進行監控,針對監控結果實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操作,把“科技+農業+網際網路”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使農業生産現代化水準顯著提升。

農企品質把關日益嚴格  農産品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網際網路+農業”將傳統的農産品與現代的網際網路科技嫁接,開放、快速的傳播特性,倒逼著農産品企業必須嚴格把控好生産品質、流通效率等各個環節,才能在現代化的電子商業模式中取得成功。

銅川市某養雞協會于2017年9月開始推廣乳酸菌雞蛋。為了確保産品順利銷售,該協會採取了多項品質控制措施:例如只銷售3天之內生産的新鮮雞蛋、保證接單當天發貨等。嚴格的品質控制措施使該品牌乳酸菌雞蛋銷售額逐步提升,2017年9月-12月,該品牌乳酸菌雞蛋的網際網路銷售額超過40萬元。

此外,在“網際網路+農業”發展過程中,各地積極利用電商平臺,開闢拓展農産品銷售渠道,著力打造農産品地域名牌,涌現出了岐山捍麵皮、臨潼石榴、秦嶺木耳、銅川蘋果等一批有品質、有內涵、有口碑的農産品特色品牌。榆林市米脂縣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桃花峁小米”品牌,並通過“網際網路+訂單農業”模式,在桃鎮、印鬥鎮等19個貧困村建立了8000畝穀子生産示範基地,與當地821戶貧困戶簽訂了協議,僅基地穀子種植一項收入,種植戶戶均年增收可達1200多元,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清澗縣培育了縣域公共品牌——“垣上清澗”,以及“西部糧倉”、“路遙故里”等一批影響力較大的農特産品企業品牌。據調查,清澗某電商公司與貧困戶簽訂了5110畝的雜糧種植協議,帶動261戶、640名貧困人口就業增收,為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實現追趕超越提供了強大的“源動力”。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農業的不斷融合,“網際網路+”已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對於提高農業産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推進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王偲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