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秦漢新城:“大數據+文化” 構建人文交流新模式

摘要:一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秦漢功能區緊扣“人文交流自貿區,一帶一路新起點”這一核心定位,依託秦漢新城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及其發展定位,堅持在文化旅遊、醫療健康和高端製造三個産業砥礪深耕。

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時隔一年,中譯語通公司陜西總經理王崇正談起入區便捷,依然感慨:“註冊、辦證,一天辦妥,效率高服務貼心。”

一年來,陜西自貿試驗區秦漢功能區緊扣“人文交流自貿區,一帶一路新起點”這一核心定位,依託秦漢新城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及其發展定位,堅持在文化旅遊、醫療健康和高端製造三個産業砥礪深耕。

圖片1

依託資源稟賦 “秦與漢”躍然而出

2017年,自貿試驗區秦漢功能區依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形成的創新案例已被評為陜西省第一批最佳實踐案例,得到商務部的認可。

該平臺由秦漢新城新絲路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具體實施,公司總經理潘劍平酷愛秦漢文化,他認為,無論是秦咸陽宮的雄偉,還是漢長安城的巍峨,都已被漫長的歷史洗刷的只剩下遺跡了。“我們應守護好秦漢曆史,守護好中華民族的基因庫!”

正因如此,潘劍平從北京“駐紮”秦漢,深耕文化産業發展。他們總結提煉出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數字博物館開發商業模式即以遺址為基礎,量身定做符合遺址內容的系列IP內容,通過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內容展示出來,構建現代新型數字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走出去。

圖片2

在新絲路文化産業基地,記者看到,幻櫃前的古代女俑偏偏起舞,彩繪陶豬碩腹凹腰的移動,通過透明螢幕櫃,復原文物本身的色彩和表達情境。在VR世界,通過虛擬現實感受秦皇漢武的氣度,兵戈鐵馬的震撼;在AR呈現的絲路上,感受駝鈴聲聲。這些都是數字文化對古老文化挖掘再傳承的體現。

未來陜西自貿試驗區秦漢功能區將通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物數字化交流合作平臺的建設,借助新技術、新平臺,構建通達四方的文化傳播體系,聚焦文物數字化前沿,實現産業融合發展,推進文化交流廣度與深度,傳遞中國形象、中國聲音、中國文化及中國創意,用新的表現形式構建“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機制與新平臺。

語言連接世界 拓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交流

2016年5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西安外國語大學、中譯語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西鹹新區秦漢新城管委會在2016絲綢之路博覽會暨第20屆東西部貿易洽談會上簽署《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合作框架協議》,正式開啟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建設。

通過構建語言能力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一帶一路”大數據平臺,為自貿試驗區和陜西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提供語言和資訊支撐。目前,依託該平臺形成的創新案例已上報陜西省自貿辦,擬作為陜西省第二批最佳實踐案例上報商務部。

據了解,語言能力標準化服務體系及大數據平臺建設創新模式,通過將政、産、學、研各方聯合在一起,滿足國家和公民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克服相關語言障礙和大數據資訊方面的需求,為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打造堅實的基礎。

圖片3

中譯語通公司陜西總經理王崇正介紹,構建語言能力標準化服務體系將從語言服務規範、全球多語言呼叫中心及涉外服務人員外語培訓三部分著手。2017年5月15日,陜西省“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及大數據平臺呼叫中心已啟動試運作。

“一帶一路”大數據平臺通過海外智庫、海外輿情監測分析、大數據可視化展示位政府和企業提供資訊。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包括俄羅斯、印度、泰國、捷克、波蘭等10多個國家,及全球22個主要國家部署了伺服器資源,全球共設置了32萬個數據源採集點,涵蓋200多國家,可以對全球數據源進行實時採集,日增3000萬條數據,5億社交數據。

“一帶一路”語言服務標準體系及大數據平臺為促進陜西自貿試驗區企業“走出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於文化傳播、經濟交流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一年來,自貿試驗區秦漢功能區制度創新成效顯著、行政效率不斷提高、市場主體活力迸發。秦漢新城正以開放融合之勢,吹響了新一輪改革創新的號角。(王偲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