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杠桿率增速回落 總水準趨穩

多位專家表示,當前杠桿率增速大幅回落,總水準趨於平穩,去杠桿初見成效。未來去杠桿的重點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在應對地方隱性債務風險方面,應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處理好政府與企業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總體穩杠桿 局部去杠桿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日發佈的中國去杠桿進程報告(2017年度)指出,儘管2015年底政府提出去杠桿的目標,但真正取得成效的是2017年,即實現了總體穩杠桿、局部去杠桿。

報告稱,總體穩杠桿體現在:2017年,包括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實體經濟杠桿率由2016年的239.7%上升到242.1%,上升了2.3個百分點。對比2008年以來杠桿率的快速攀升,當前的杠桿率增速大幅回落,總水準趨於平穩。局部去杠桿體現在: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回落,金融部門加速去杠桿。

從結構上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下降,居民杠桿率上升較快,政府部門杠桿率略有回落。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由2016年的158.2%回落至156.9%,下降了1.3個百分點;居民部門杠桿率從2016年的44.8%上升到49.0%,提高了4.1個百分點。

“可見,2017年的總杠桿率上升主要是居民杠桿率上升所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分析,居民部門加杠桿近兩年呈現加速態勢,增幅達4.9個百分點,居民部門杠桿率快速攀升致風險凸顯。

2017年,居民短期消費貸增長過快,全年增長38%。這些貸款有相當大的部分仍是住房貸款的替代形式。“由於這部分貸款缺乏實物資産的抵押,銀行面臨的風險敞口更大,而一般尋求消費貸來降低首付比例的家庭,其金融資産規模也有限。一旦其收入流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違約風險。”張曉晶分析説。不過,居民部門杠桿率風險不宜被誇大。目前居民債務尚處於可控範圍,居民仍有大量的存量金融資産來應對流動性風險,居民高儲蓄率也保證了足夠的清償能力。

國企出現降杠桿勢頭

雖然居民部門加杠桿近兩年呈加速態勢,但國企已出現降杠桿勢頭。

數據顯示,2017年國企資産負債率為65.7%,比上一年下降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5.5%,比上一年下降0.3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去杠桿仍是未來重中之重。”張曉晶指出,儘管國有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資産負債率有所下降,但非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率下降速度更快,使得國企債務佔比依舊保持在高位。當前國企債務佔全部非金融企業部門的62%,比2016年增加3個百分點。因此,去杠桿仍面臨挑戰。

標普董事總經理、首席評級官李國宜認為,近年來國有企業降杠桿意願很強,但個別企業在轉型中擴張較快,負債較多,要重視這種局部風險,但目前整體風險可控。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風險是地方隱性債務。張曉晶稱,當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約30萬億元,約佔GDP的40%,是地方政府或有債務的最大部分。近兩年,由於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以及一些替代性融資方案的出現,這部分債務增速已從20%以上回落至10%左右。

國家資産負債表研究中心副主任常欣指出,政府顯性債務杠桿率相對較低,2017年政府總杠桿率從上一年的36.6%下降至36.2%。但由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主要承擔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及公益類建設,財務狀況並不理想。在平臺與政府的現有關係架構下,可能還需要增加對平臺企業的持續補貼。此外,融資擔保債務雖然在引入市場化機制,但實踐中違規擔保和變相舉債仍時有發生。

穩中求進去杠桿

專家表示,去杠桿是緩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對於去杠桿怎樣強調都不為過。

張曉晶表示,去杠桿需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只有總杠桿率穩了、宏觀經濟穩了,才有條件實現局部的去杠桿。總體穩杠桿是局部去杠桿的前提。

專家表示,就當前而言,去杠桿的重點在於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為保持總杠桿率的基本穩定,政府部門及居民部門適度加杠桿是理性的選項。鋻於居民部門近年來杠桿率攀升過快,提示居民杠桿率風險、促進居民杠桿率趨穩是務實之舉。

張曉晶認為,未來國企去杠桿的主要路徑有三條:一是清理“僵屍企業”,加大兼併重組力度。二是通過市場化、法制化的方式,穩步推進債轉股。三是處理好政府和企業的關係。要減少隱性擔保、剛性兌付,促使國企運作更加市場化。

常欣指出,在防範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風險方面,在根本上應處理好政府與企業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應對地方隱性債務風險需標本兼治。要改變政績考核機制、打破剛兌、破除隱性擔保,形成長效機制,處理好政府與企業、地方與中央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分出邊界,理清權責。

“短期可操作性方案一是加快構建資本預算制度,強化政府性融資行為的預算管控;二是打造中國版的地方政府‘市政項目收益債’,適度擴大新增專項債務限額。”常欣表示。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李芮

(原標題:杠桿率增速回落 總水準趨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