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共用單車一天騎了七千萬人次創造經濟社會影響2213億

共用單車一天騎了七千萬人次

2017年節約擁堵成本161億元 創造經濟社會影響2213億元

風口上的共用單車,到底創造了多少價值?有多少人享受到共用單車的福利?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與北大光華-ofo小黃車共用經濟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2017年共用單車經濟社會影響報告》(簡稱《報告》)顯示,共用單車在2017年為全社會帶來2213億元的經濟社會影響,拉動就業39萬人次,拉動資訊消費新增長101億元。交通運輸部表示,政府一直積極支援共用單車的發展,當然也需要規範。

註冊用戶已達4億人

共用單車的出現,一方面解決了居民的出行難題,提升了社會經濟價值;另一方面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2月7日的發佈會上表示,共用單車的發展很快,老百姓十分關注。統計顯示,近2年多時間,國內已有77家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已投放2300萬輛共用單車,註冊用戶達4億人,累計服務數量超過170億人次,最高峰時一天有7000萬人次在使用共用單車。

劉小明表示,上述數據説明,共用單車是老百姓十分喜愛的一種出行方式,也是一種綠色出行方式。“在這方面,政府一直持積極支援發展的態度,當然也需要規範。”

CNNIC發佈的數據顯示,共用單車在2017年經歷了由蓬勃發展到淘汰整合的過程。在資本力量的推動下,大型的共用單車企業在2017年上半年頻繁完成高額融資,大量初創企業也迅速進入市場,行業用戶規模在不足2年的時間內快速突破2億。但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資金實力較弱、産品創新能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在2017年下半年普遍面臨資金鏈壓力,導致大部分經營不良的廠商退出了市場。小藍、小鳴、酷騎等品牌陸續出現“無法退還用戶押金”的現象,更是令這類新興短租業務的押金存管和用戶維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針對共用單車押金的進一步監管,交通部已經和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開展了調研,制定了初步的政策文件,也徵求了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和部分城市管理部門的意見,不久將會按照程式發佈和落實。

 節約擁堵成本161億元

共用單車對社會産生的經濟意義十分明顯。2017年,共用單車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投放量超過2300萬輛,在網民中滲透率達41%,成為城市交通生態的重要一環。《報告》指出,共用單車有效拉動了上下游産業,不斷提振行業的內生動力,持續營造新生態體系。2017年,共用單車共計為全社會帶來2213億元的經濟社會影響,包括提升民生福祉1458億元,創造社會福利301億元,賦能傳統産業222億元,拉動新興産業232億元,拉動就業量39萬人次。

由於共用單車的出現,市民的短途出行時間大大節約,引領了低碳出行的新風潮。《報告》指出,2017年共用單車節約汽油141萬噸,相當於2017年全國汽油産量的1%,節約能源使用成本124億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2萬噸,減少PM2.5排放量322萬噸,共節約大氣污染治理成本16億元。

共用單車在提升城市交通運作效率方面也頗具成效。2017年,共用單車共減少4億小時擁堵時間,相當於24萬人一年的工作量;節約161億元擁堵成本,接近18個水立方的建造費用;帶動自行車産業轉型升級,賦能傳統産業222億元。

此外,2017年共用單車還拉動新興産業發展和資訊消費升級。共用單車成為NB-IoT先行先試典範,推動電子圍欄技術落地實踐,挖掘大數據助力智慧出行,共拉動新興産業産出增加131億元。共用單車對用戶出行習慣的改變和綜合技術的應用,拉動資訊服務消費69億元。依託平臺導流線上線下全方位業務,引導擴展“資訊+消費”新空間,拉動“資訊+消費”32億元。(北京晨報記者 韓元佳)

來源:北京晨報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共用單車一天騎了七千萬人次創造經濟社會影響221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