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中國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發展普惠金融是大勢所趨

“發展普惠金融是大勢所趨,也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意。”1月24日,中國民生銀行行長鄭萬春在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主辦的第二屆“人民財經高峰論壇”上表示,發展普惠金融面臨多個關鍵約束,要構建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普惠金融是大勢所趨黨的十九大提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無疑小微企業、三農、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都是發展的短板。

鄭萬春認為,服務於上市領域的普惠金融既是補齊短板的手段也是發展的弱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的服務體系意義重大。

“發展普惠金融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意。”高品質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動力,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而普惠金融是以有效滿足小微企業的創新創業融資需求,處於三農健康發展,助力全面脫貧致富,使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金融手段。同時,對地區及産業協調發展,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再次,發展普惠金融是銀行差異化競爭的自然選擇。鄭萬春認為,當前經濟從高速增長的階段向高品質發展的階段,金融脫媒和金融科技加快發展,銀行業的競爭加劇,金融監管更加趨於嚴格規範,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受到抑制,銀行業過去趨同的發展戰略和發展的模式受到了挑戰,普惠金融最近成為各家銀行實施差異化戰略選擇的自然選擇。

  普惠金融面臨三個關鍵約束

目前,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相繼都設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結合自身的特色,實施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應該説,普惠金融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以小微企業為例,近年來貸款餘額在穩步增長,截至到2017年9月末,全國銀行業的金融機構,小微銀行的貸款餘額達到了29.66萬億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5.19%,同比增長了15.68%,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2.58個百分點。隨著制度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普惠金融很可能成為決定銀行未來競爭的一項重要的因素。

不過,普惠金融的發展也面臨三個關鍵約束。鄭萬春認為,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還是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根本原因是普惠金融面臨著模式、資訊和成本三個關鍵因素。

一是普惠金融的商業模式尚不成熟,國際上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技術來探索金融的普惠化的模式,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説,孟加拉格拉米銀行的小款貸款模式、美國社區銀行模式、巴西的代理行模式等,這些模式在當地都克服了一些困難,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有益借鑒。

但因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和信用環境的狀況等不同,上述模式不能簡單地照搬。立足於中國的國情實際,我國發展普惠金融要重點解決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商業性的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服務普惠金融的角色和分工,是決定銀行開展商業可持續普惠金融的核心問題。二是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産品和服務模式,這將影響著普惠金融的覆蓋率和客戶滿意度。三是銀行如何以輸血式扶持轉向造血式的孵化培育,增強自我脫貧致富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惠。

此外,普惠金融的資訊不對稱程度比較高。普惠金融較難開展癥結在於參與各方的資訊不對稱較高,從需求來講,普惠性金融客戶來講,財務記錄和信用資訊部完整,抵押擔保不足,風險抵禦能力偏弱,導致融資難融資貴。從供給方來講,金融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之上,信用缺乏引發金融排斥,導致商業性金融供給意願不強。從第三方來説,我國信用體系還不健全,老少邊窮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服務於小微企業、三農、低收入人群的抵押擔保體系,資産擔保公司和信用評級公司仍然比較缺乏,制約了振興的過程。

最後,普惠金融的成本收益不對稱。以較低的價格讓特困群體公平享用金融資源是普惠金融的基本要義,這就決定了其必須通過讓渡一定的盈利來實現社會的福利性,成本收益不對稱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制約,但現在的情況往往是普惠金融的受眾都分佈在金融基礎設施薄弱甚至銀行網點缺少的農村和邊遠的地區。銀行要投入更多的網點的成本和經費的成本,增加的收益無法覆蓋成本是一大難題。

此外,普惠金融的客戶風險抵禦能力偏弱,惡意逃費債的現象出現概率很大,無形中增加了銀行的風險成本。因此,找到成本較低、風險可控的服務模式是普惠金融持續發展的關鍵。構建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鄭萬春認為,要加強改革創新,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創新是金融服務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面對普惠金融商業運作,銀行要解放思想,同時要堅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改造傳統金融服務模式。”

鄭萬春建議,要構建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普惠金融在商業盈利目標和社會責任目標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為此,商業銀行一是按照條線塊管理和銀監會提出的五專的經營要求,設立普惠金融的事業部,下放審批全縣,簡化業務流程,縮短決策鏈條,降低服務鏈條,切實推進普惠金融落地生根。

同時要創新求變,大力發展移動支付、智慧頭部等多元化的浸種服務,積極探索頭貸聯動,供應鏈金融在雙創領域的利用,不斷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和深度,切實滿足長尾客戶多樣化的需求。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