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山西汾酒停牌重組 華潤成“緋聞”對象

1月22日,山西汾酒宣佈停牌。此前的1月19日晚間,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汾酒集團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或涉及上市公司股份變動。

作為山西國企改革的“先鋒”,汾酒集團2017年一直動作頻頻。此番停牌,“緋聞”對象更被指為央企華潤,引發廣泛猜想。

華潤成“緋聞”對象

雖然公告僅稱山西汾酒本次停牌是因籌劃重大事項,但依據汾酒集團近一年的國企改革進度,引入戰略投資者,已經近在眼前。目前市場已有消息稱,華潤集團將出手,受讓山西汾酒約10%的股權。

截至發稿,山西汾酒證券部人士尚未就此回復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但對於無風不起浪的資本市場,上述傳言也具有一定可信度。

首先,從2017年2月董事長李秋喜與山西省國資委簽訂了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責任書以來,汾酒集團作為地方國企改革代表,不僅提前完成了2017年業績目標任務,還出臺了體制機制改革整體推進方案,集團混改框架方案也已獲得正式批復,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到位,具備推進混改條件。

在集團混改前,汾酒集團已經通過下屬分公司試水。2017年12月,象嶼汾酒(福建)銷售有限公司在廈門正式宣告成立,成為繼2014年成立汾酒創意定制酒公司、2015年成立上海杏花村汾酒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之後,汾酒集團第三個在行銷層面進行的混改公司。值得關注的是,這是汾酒集團首次放棄控股權,由象嶼酒業負責主導。

其次,“緋聞”對象華潤集團近年與山西省合作密切。除在2010年前後參與山西煤炭兼併重組,華潤集團通過旗下華潤電力與山西煤炭企業進行合作之外,近兩年還通過旗下華潤資本,參與了山西太行産業基金的啟動組建,與山西金控集團、晉煤集團共同參與了晉煤總醫院的改制。

早在今年2月,汾酒集團官網就發佈資訊稱,山西省副省長兼國資委黨委書記王一新在集團調研國資國企改革試點工作中提出,將以汾酒集團主業整體上市為抓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同時要求集團結合整體上市方案,依法依規搞好員工持股試點工作等。

也就是説,作為汾酒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平臺,山西汾酒承接集團資産勢在必行,解決高達69.97%的集團持股比例,化解“一股獨大”,也是大勢所趨。

“山西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龍頭,也是白酒上市公司中,國有股持股比例最高的。因此,想要突破發展瓶頸,體現品牌價值,引入戰略投資者,改善企業機制,增強市場活力是必由之路。”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産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國有大型央企參與地方國企混改或更便於推進,同時華潤旗下全國商業渠道,更有利於汾酒的佈局。

受益改革股價大漲

據汾酒集團官微公佈消息,截至2017年底,汾酒集團已實現酒類收入預計同比增長36%以上,高於簽訂的30%年度考核目標;實現酒類利潤預計同比增長70%以上,高於25%的年度考核目標。汾酒集團自被確定為山西省目標責任書改革試點以來,其上市子公司山西汾酒市值累計增長了280億元,增幅達到130%。

受益於2017年白酒市場復蘇及國企改革熱點效應,山西汾酒成為資本市場熱點,股價由2017年2月的約24元/股,上漲至2018年1月19日停牌前一日最高達到67元/股,漲幅近180%。就在停牌前一週,該股市場表現搶眼,不斷刷新歷史新高。

中泰證券研報稱,渠道跟蹤顯示,山西汾酒對核心主力産品終端零售價進行了相應上調,力爭在4月份實現青花30年達600元以上,青花20年達400元以上,老白汾定位198元等。自2016年以來汾酒核心産品正式開啟價格回歸之路,2017年公司通過全控價或半控價模式使得終端價不斷上移,且經銷商庫存一直在1-1.5月較低水準,如年底渠道庫存較2016年底還要低,公司渠道體系改善效果顯著。

報告認為,汾酒省外市場混合所有制合資模式正式推行,可以借助當地優勢經銷商資源快速打開偏遠市場,深度整合廠商優勢,激發經銷商發展潛力。汾酒改革已在路上,全國化進程加速推進中,2018年省外增長有望更為強勁。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山西汾酒停牌重組 華潤成“緋聞”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