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36家房企近八成年報預喜今年或迎錢荒重壓

截至1月21日,據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滬深兩市共計36家上市房企披露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包括扭虧企業在內,28家房企業績預喜,佔比高達77.8%。剔除數據不全4家房企後,從預告凈利潤變動幅度來看,實現增長的企業有25家,佔比超過八成,僅2家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這36家房企大多數是中小房企,但也有銷售規模直指千億元量級的房企。顯然,通過其運營狀況可折射出房地産行業在過去一年中的變化趨勢。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樓市經歷了一輪房價快速上漲階段,有些企業抓住了這一銷售窗口期,後期則是三、四線城市樓市的持續熱銷,致使房企的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嚴躍進也表示,2017年結算的項目多是此前房企以較低的拿地成本獲取的土地,尤其是三、四線城市項目土地成本更低,這類項目入市銷售後,又恰逢房價上漲,利潤空間較高。

近八成房企業績預喜

在已發佈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的36家房企中,僅2家虧損,皆是首虧。此外,包括扭虧企業在內,28家房企2017年業績預告預喜。

從預告凈利潤下限來看,在已公佈具體數據的30家企業中,21家房企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佔比70%。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區域性龍頭房企和閩係房企盈利總額排位靠前,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房企目前有9家;榮盛發展2017年度凈利潤預計在50億元—58億元之間,目前暫列首位;泰禾集團凈利潤預計在20.5億元-23.8億元之間,暫列第二位;陽光城凈利潤預計在20億元-25億元之間,暫列第三位;濱江集團緊隨其後。

事實上,《證券日報》記者在調查採訪中獲悉,過去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幾乎拖住了企業發展步伐,嚴重侵蝕了公司的利潤。但2016年以來,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市場崛起,此前被拖住的企業均回籠了大量現金,有的城市房價甚至漲了兩倍。而從全國房地産新建住房市場來看,三、四線城市成為了近一年多樓市成交的主力增長區。

據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表示,2017年13.9億平方米的新房成交量來自於眾多三、四線城市銷售的增長。如汕頭、煙臺、徐州等城市均表現出較快的增長。

在徐州和淮安等地,有當地人曾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2016年市場最好的時候,有廣州等地的炒房團來購買當地的學區房,房價從每平方米幾千元一躍至每平方米超過1萬元,有的新房小區漲價高達兩倍之多,直至現在,雖然限購等一系列政策出臺,房價上漲的局勢得到控制,卻依然沒有大幅下降的跡象,只是轉為溫吞上漲而已。

由此看來,2017年,無疑是房企豐收年,但2018年,則被普遍預計為房地産市場的“小年”。

今年房企壓力大

“今年壓力很大,2017年銷售業績已經取得新高,2018年還有增速指標壓下來。目前來看,預計上半年市場將不如預期,下半年或將出現一批供應潮,屆時交易量將有所提升。”有房企一線操盤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至於融資方面,目前在資本市場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不少房企重新啟動海外融資和信託融資,這些錢成本很高,但之前借的公司債有的將在2018年進入還款期,需要企業借新錢還舊債。

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房地産市場將進入調整期,資金緊缺適逢調控年,房企將面臨銷售回款和資金的雙重壓力,日子將不好過,壓力嚴重者,或面臨生存危機。

楊現領認為,2017年三、四線城市市場的“繁榮”部分原因是一、二線城市溢出的需求,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面臨人口流出,老齡化等問題,其支撐房地産市場的長期動力不足。另外,隨著調控的深入和信貸的全國性收緊, 2018年,三、四線城市市場會迎來降溫。

不過,有業內聲音稱,鋻於目前有些城市借道放鬆落戶條件搶人才,從而變相放鬆購房資格限制,可能會刺激當地市場出現回暖。然而,更多業內人士認為,調控不放鬆仍是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的主旋律,2018年,多數城市將難以再出現“量價齊升”的熱銷局勢,整體市場保持穩定,甚至趨向於降溫仍是大概率事件。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36家房企近八成年報預喜今年或迎錢荒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