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寶雞陳倉區生態旅遊讓貧困戶日子富而美

摘要:寶雞市西部山區山大溝深,區域包含了寶雞市陳倉區的7個鎮,這裡交通不便,資訊閉塞,雖然保留著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卻一直窮的叮噹響,當大家都想“逃出”窮山溝時卻因為旅遊扶貧的一夜春風而峰迴路轉,沉寂的鄉村突然一夜間沸騰了起來,旅遊扶貧的春風所到之處,致富之花漸次開放,陳倉區用“生態+旅遊+扶貧”讓遊客走進來,鄉村旺起來。

寶雞市西部山區山大溝深,區域包含了寶雞市陳倉區的7個鎮,這裡交通不便,資訊閉塞,雖然保留著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卻一直窮的叮噹響,當大家都想“逃出”窮山溝時卻因為旅遊扶貧的一夜春風而峰迴路轉,沉寂的鄉村突然一夜間沸騰了起來,旅遊扶貧的春風所到之處,致富之花漸次開放,陳倉區用“生態+旅遊+扶貧”讓遊客走進來,鄉村旺起來。

龍頭帶動  全域結果

陳倉區的西部山區位於寶雞市最西端,由於受自然條件限制,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陳倉區在西山專門設立西山工委,將其作為一個扶貧板塊,想方設法解決群眾的行路難、吃水難。生活難。到2005年,西部山區仍有貧困人口7.4萬人,佔到西山總人口的54%,佔到寶雞市貧困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成為寶雞市生存環境最差、貧困人口最為集中、貧困面最大且貧困程度最深的區域。

2015年5月11日,陳倉區政府和寶雞育才集團正式簽約建設大水川國際旅遊度假區,整個項目包括大水川、靈寶峽、九龍山三大景區,總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總投資58億元。寶雞育才集團從建設之初,就派出120余人的行銷隊伍,開展全國範圍內的市場開發,實現與4600多家旅行社對接。短短一年多時間,大水川國際旅遊度假區共計完成投資近20多億元,修建了颯露馬苑跑馬場、格力犬攆兔表演、射箭場、山地自行車休閒騎行場、山頂滑索、房車營地、蒙古包帳篷營地、熱氣球等體驗遊樂設施。在靈寶峽景區,建設了水上娛樂、傳統民俗大花轎嗩吶娛樂等項目。隨著靈寶峽、大水川兩大景區去年相繼開園,九龍山景區建設快速推進,接待全國各地遊客已達25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500多萬元,安置2000余人就業500余名家庭貧困人員實現了在景區就業,由“輸血式”脫貧向“造血式”脫貧轉變,成為全市乃至全省依託旅遊資源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樣本。

生態+旅遊+扶貧”模式是寶雞市陳倉區委、區政府在扶貧攻堅階 段,針對深度貧困地區——西部山區精準脫貧而探索出的一個創 舉。在這個發展模式中,生態、旅遊、扶貧三者相互關聯,相互交織,相互促進,最終産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神奇裂變效應。

寶雞市陳倉區香泉鎮南峪村何麥換一家3口人,孩子上大學,家裏因學和缺資金成為了貧困戶。“以前只能外出打工,我在新疆、青海都打過工,一年到頭掙不下多少錢,現在在家裏辦家庭旅館收入還不錯,旺季的時候一天就能收入2000多元。”何麥換説,旅遊開發給山裏帶來了人氣,在上大學的孩子鼓動支援下,2016年他開始辦家庭旅館,通過發展家庭旅館實現了脫貧。

圖片3

“辦家庭旅館政府補貼一萬元,剛開始只有四間簡易房,現在發展到上下兩層共12間房,去年通過辦家庭旅館收入了3萬多元,比在外面打工強。”何麥換説,他打算把家庭旅館再改造升級,來年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

在以大水川景區為龍頭景區的帶動下,像何麥換這樣因旅遊開發而脫貧致富的家庭不勝枚舉,借力旅遊發展,寶雞市陳倉區香泉鎮南峪村80%村民從事旅遊業,大旅遊發展更是激活了寶雞西部山區群眾的致富信心。同時,當地也不斷探尋新的産業發展方向,拉長“遊購娛”産業鏈,曾經是當地貧窮代名詞的包谷、洋芋、土雞蛋、土蜂蜜,如今都緊俏起來,伴隨著寶雞大水川旅遊業的發展,“大紅袍花椒”、“西山黑豬肉”、“西山土蜂蜜”等一批優質特色農産品打造成的高附加值旅遊商品也成了搶手貨。旅遊公司為120戶群眾提供農副産品自銷點,鼓勵貧困戶銷售自己種植的花椒、木耳、核桃等農特産品,帶動就業700人。

貧困戶變股東  多渠道收益

旅遊發展了,遊客來了,原本只能靠天吃飯、外出打工的農民就地轉化為了旅遊從業者,家家開賓館,戶戶當老闆。寶雞大水川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吸納貧困戶就業、農旅融合、培訓就業、入股景區、扶貧扶志等形式將旅遊産業發展與貧困戶緊緊連在一起,把貧困戶嵌入旅遊産業的各個環節,實現了物質和精神“雙扶貧”。

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不斷推動著産業發展升級,促使山貨變成了商品,庭院變成了驛站,鄉土變成了文化,貧困戶變成了股東,農民變成了工人,旅遊+扶貧正在加速推動鄉村發展進程,帶動貧困戶多渠道收益。

圖片4

大水川景區還利用西山民俗資源,深入挖掘西山文化,開發出西山菜係“九品十三花”;搭建文化戲臺,組織當地群眾演出西山小調;修葺村史館,收集農耕用具、村族歷史,呈現農耕文化;發展體驗式旅遊,引導遊客住農戶炕頭,吃農家飯菜,以實景演出、特色商品等形式帶動群眾增收的同時傳承寶貴的傳統文化,讓大山裏的貧困戶真正成為鄉音鄉愁的代言人。

在此基礎上,寶雞市陳倉區政府投入專項産業扶貧資金,引導貧困戶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到景區的開發建設中,貧困戶每年可以領取分紅,實現旅遊産業與脫貧攻堅的“雙贏”。

寶雞市陳倉區香泉鎮南峪村貧困戶陳海生説,以前只能外出打工掙錢,現在旅遊景區的開發不僅讓他成了景區“上班族”,更成了“股東”,旅遊産業的火熱讓他對生活充滿心勁,他也將家裏新建的房子騰出了幾間房搞家庭旅館。

陳海生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大兒子3人都在旅遊景區上班,3人一個月下來工資收入有8000多元,景區入股的5萬元每年還可享受3500元分紅,家庭旅館也即將投用,已經實現了脫貧。

受西山“生態+旅遊+扶貧”模式實踐的啟示,陳倉區在這條主線的引領下,又制訂實施了全區處於轉型性扶貧的周原、慕儀、陽平等鄉鎮的脫貧攻堅計劃和方案。讓創新思維煥發新活力,增加新動力,努力完善扶貧機制體制,在全區實行鄉村旅遊脫貧攻堅新目標,現在已形成了以大水川國際旅遊度假區為主,以西虢水上樂園遊、西虢古鎮城鄉遊、綠豐園體驗遊、雙碌碡農家樂旅遊為翼的全域旅遊新格局。(馬愛萍)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