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脫貧項目進超市 寶雞千陽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摘要:超市裏擺放的不是各類生活用品和食品,而是把各村各戶的脫貧需求收集分類,匯總成具體項目,就像超市的商品;貧困戶根據自己的情況,按需選擇自己能完成的項目去落實,就像選購商品一樣去選擇脫貧項目,這種一把鑰匙解一把鎖的“項目+脫貧”模式,被千陽縣的群眾形象地稱為“項目超市”。

超市裏擺放的不是各類生活用品和食品,而是把各村各戶的脫貧需求收集分類,匯總成具體項目,就像超市的商品;貧困戶根據自己的情況,按需選擇自己能完成的項目去落實,就像選購商品一樣去選擇脫貧項目,這種一把鑰匙解一把鎖的“項目+脫貧”模式,被千陽縣的群眾形象地稱為“項目超市”。

一把鑰匙解一把鎖 貧困戶自主選擇脫貧項目

千陽縣地處渭北旱垣溝壑丘陵區,屬國家六盤山片區和陜西省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省市確定的限制開發區。全縣13.4萬人,2016年確認貧困村76個、貧困人口8077戶2.56萬人,貧困發生率14.8%。

面對貧困家庭千差萬別的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千陽縣把各村各戶的脫貧需求收集分類,匯總成具體項目,就像超市的商品;各種扶貧力量自主選擇自己能完成的項目去落實,就像買商品一樣按需提取。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各種資源要素與扶貧工作的精準、高效對接,達到了一把鑰匙解一把鎖的幫扶效果,群眾形象地稱這種模式為“項目超市”。

兩張大表格貼在墻上,顯示的是南寨鎮閆家村“項目超市”的對接情況。全村公共服務項目7項,總投資577.3萬元,84戶貧困戶的名下都分別對應2—4種産業幫扶項目,包括栽蘋果、種黃花菜、養豪豬、養羊、務工、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等。村支部書記王書賢説:“每家每戶的勞動能力、技術水準、愛好興趣各不相同。發展脫貧産業不能千篇一律,我們結合村內實際,引進了許多辦法,並配套資金、技術、幫扶人員和措施,總有一種辦法行得通。”

在該村6組的貧困戶李改平一家3口人,2個孩子,丈夫由於生病癱瘓在床2年多,家裏為了給丈夫看病,花費了不少,還欠下許多外債,2016年李改平的丈夫去世,全家的重擔都壓在她一個人身上。她從項目超市選擇了養雞、養兔、土地流轉、園區務工4個産業增收項目,務工工資當即保障了每月基本生活費。她説:“我一個女人家大錢掙不來,‘項目超市’幫我找到了4個掙錢門路,縣上發展矮砧蘋果産業,我將家裏的土地流轉,每年有土地租金收入,自己在海升果業打工掙錢每月有1500元收入,家裏還養了雞和兔,生活過得比以前好多了。

回鄉創業帶動貧困戶用傳統手藝脫貧

千陽刺繡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歷史淵源,有著“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之稱,目前已建成刺繡工藝品專業合作社12個,從業藝人近萬人。近年來,千陽各刺繡合作社積極吸收貧困戶,大力開展刺繡技能培訓活動,採取資金搭載、項目捆綁、製作刺繡産品等形式,讓貧困戶在刺繡合作社分享發展成果。

圖片7

41歲的王海燕曾在上海打工,她從一名電腦繡花工做到車間管理層,掌握了電腦繡花技術,收入不菲。2009年春,在千陽縣文化廣電局等有關單位的支援下,抱著回報家鄉的想法,王海燕回鄉創業,決心用自己在上海打工學的技術在家鄉創一方天地。王海燕進了3台電腦繡花機,她把電腦繡花帶入有著“中國民間藝術刺繡之鄉”之稱的家鄉千陽,創辦了千陽縣金達萊刺繡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生産的虎頭帽、虎頭披風、虎頭鞋、虎頭枕、小孩肚兜等刺繡産品不僅受到國內客戶歡迎,還遠銷到了國外。2016年以來,合作社吸收35名貧困戶婦女從事刺繡工藝品製作,同時帶動周邊300多農戶和貧困戶從事刺繡製作,使她們依靠刺繡製作走上脫貧之路。

“我們做的虎頭帽、虎頭鞋、虎頭披風等在北上廣都很受歡迎,許多都遠銷到了新加坡,澳洲,我們都是按訂單生産,銷路不用愁,只愁活趕不出來。”1月10日,在千陽縣金達萊刺繡專業合作社內,工人們正在細心縫製一件件民俗工藝製品,負責人王海燕説,臨近春節,産品訂單比較多,每天都得加班趕訂單。

“在刺繡合作社幹活每個月能掙1500多塊錢,我們做的刺繡民俗工藝品很受歡迎。”家在千陽先南寨鎮閆家庵村的張麗霞,兒子在西安上大學,女兒在縣城上小學,丈夫在周邊打零工,家庭十分困難。合作社負責人王海燕知道這個情況後,就把她動員到合作社來。經過培訓,張麗霞掌握了刺繡手工製作技藝,但收入不高,王海燕又教她學習電動縫紉機。現在,她已經熟練掌握了電動縫紉機操作技術。張麗霞説,在合作社打工,不僅學習了新的技能,收入也比以前增加了許多,讓她脫貧更有信心。

立足綠色 主打生態扶貧

千陽縣地處蘋果最佳優生區,近年來,千陽縣積極推進矮砧蘋果産業發展,矮砧蘋果栽培達到4.1萬畝,佔全國的80%以上,建成1萬畝矮砧蘋果苗木繁育基地,佔全國的90%以上,已是全國最大的矮砧蘋果示範基地縣和國內唯一的矮砧蘋果育苗繁育基地縣。

千陽在加快矮砧蘋果産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帶土地、資金、勞動力與新型經營主體建立合作關係,拿“租金”、賺“薪金”、領“股金”,實現脫貧致富。目前,全縣流的轉土地累計土地年租賃收入6080萬元,拉動農民增收553元;2500余名農村勞動力進入海升、華聖、大地豐泰、匯源果汁等龍頭企業和産業園區務工,每人平均年增收達到2萬元;1.2萬戶自建園果農戶,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此外,農民通過土地、自有資金、貼息貸款及産業扶持資金等參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每年還可以取得股金分紅收入500萬元以上。

以綠色為關鍵詞,千陽縣培育起了矮砧蘋果、莎能奶山羊、生態果菜、光伏發電4個主導産業;同時,結合山區實際和市場前景培育起了核桃、蠶桑、玉米、花卉等20多個地方特色産業;此外,每個産業都配以産業合作社或行銷龍頭企業,實現全産業鏈發展,給貧困戶提供了多項産業選擇、多個渠道搭載。

目前,該縣有龍頭企業38家、産業合作社400多個、現代農業園區36個,産業大戶和家庭農場上千個,年經營收入10多億元。僅蘋果産業,有海升、華聖、匯源等大型企業12戶,建成矮砧蘋果示範基地4.1萬畝,自根砧育苗基地1萬畝,帶動全縣發展蘋果10.1萬畝,全縣群眾給蘋果産業園流轉土地入股6.4萬畝,圍繞蘋果生産的田間管理、農業機械、蘋果分揀等環節務工就業1.5萬多人,年工資收入3000萬元。 (馬愛萍)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