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地坑院:民居史上“四大奇觀”之一

“陜州地坑院火了。”這是河南省三門峽人引以為傲的話題,每每談起都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尋根懷祖賞民俗,穿越時空逛古街,自然生態鄉村遊,地坑院裏泡溫泉。”的陜州地坑院景區,在朋友圈迅速“躥紅”,自開業以來接待遊客300萬人次,直接帶來經濟收入1.2億元。

隨著地坑院“躍”出地平線,昔日的“泥腿子”端起了“文化飯”,他們守著千年瑰寶開始了新生活,或展演民間藝術,或從事民俗演藝……有著不菲的收入。

地平線下古村落

2016年春節剛過,陜州區召開地坑院景區建設推進會,再次掀起了新一輪建設的高潮,明確提出5月1日開園迎客。

隨著陜州地坑院景區建設的快速推進,陜州區委、區政府也把地坑院招商引資工作納入了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聲名鵲起的馬嵬驛景區進入了陜州區決策層的視線。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自2014年5月1日正式開園後,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中西部旅遊的一大熱點。陜州區多次赴陜西馬嵬驛景區“取經”,積極引進經營模式,建設陜州地坑院景區小吃文化一條街。景區與騰訊公司進行合作,傾力打造全國首個“網際網路+”智慧鄉村遊景區。陜州地坑院與深圳華僑城旅遊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景區委託管理服務合同,陜州地坑院景區全力衝刺開業。

2016年5月1日,陜州地坑院景區開業當天,遊客即達8萬人次,出現了三門峽旅遊近年來鮮有的熱鬧景象;“十一”旅遊黃金周,遊客突破22萬人次,各大媒體頻頻聚焦,陜州地坑院聲名遠播,遊客讚譽之辭不絕於耳。

陜州地坑院景區是陜州區傾力打造的一個龍頭旅遊項目。該項目已完成投資5.8億元,主要包括休閒廣場、22個地坑院組成的民俗園、馬嵬驛(陜州)小吃街百味巷、陜州古街百藝苑等。

陜州地坑院源於穴居文化,和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樓、陜北窯洞,並稱為民居史上的“四大奇觀”。地坑窯院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歷史和科學,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豫西居住文化的符號,地坑院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澱和豐實的文化內涵,而且衍生了獨特的民間文化。

“正月裏來無有花兒採,唯有迎春花兒開。奴有心採一枝頭上戴,猛想起月季花月月開……”民間藝人黃亮娥一邊拿著剪刀和剪紙,一邊唱著,曲罷剪落,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就呈現在眼前。這裡有著“中國剪紙文化之鄉”的美譽,剪紙素材多以傳統文化為主,體現著中原農耕文化的特徵。

“梆梆梆……”民間藝人朱秀雲手持棒槌,在案幾上平鋪一塊棉布,上面放上植物的葉莖和花瓣,用木槌敲打,幾分鐘就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案。朱秀雲表演的是豫西農村一種傳統的印染技藝捶草印花。她從田野裏採摘“芊棒棒草”的葉子,夾在織布中間,用棒槌敲打出汁液,將嫩葉的形狀、脈絡印在織布上,再經過固色,一件捶草印花作品才能完成。

“走一嶺,又一洼,那洼裏住了一個好人家……”未到陜州地坑院景區,先聞盲人藝人王小丑鑼鼓書聲,音調高亢激越,攝人魂魄,時而緊張,時而舒緩。近年來,隨著陜州地坑院的保護與開發,幾乎失傳的陜州鑼鼓書粉墨登場,在地坑院民俗文化園大放異彩。

在陜州澄泥硯展演現場,一塊泥巴在民間藝人王馳手中三捏兩揉,一個造型獨特的硯胚便呈現在遊客眼前。經過爐窯燒制,窯變奇異,堅硬如鐵,觀之如墨玉,擊音如鐘鳴。

在不遠處的窯洞上,一支敲鑼打鼓的迎親隊伍浩浩蕩蕩……

“地坑院原生態的生土建築,厚重的民俗文化和豫西風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6年10月10日,陜州地坑院景區迎來了台灣遊客,他們紛紛駐足拍照,這已是台灣遊客第四次參觀地坑院。2016年12月26日,“河南文藝采風行——2016內地與港澳文化青年交流活動”港澳青年藝術采風團來到陜州地坑院,40名港澳青年藝術家參觀了陜州地坑院,感受地坑院獨特文化魅力。此外,“千人百桌十碗席”“千車萬人自駕遊”“千架古箏頌黃河”“九省聯動,十萬遊客看黃河”“陜州地坑院杯”2016年全國山地車邀請賽等大型活動也紛紛走進陜州地坑院,為古老的陜垣平添了生機,為地坑院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慧旅遊添活力

神州旅行社的兀女士説:“地坑院景區開業後,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旅行社不斷打電話讓代購票、訂餐、訂房間,有時每天要接待300多人。”

系統的行銷策略讓景區在運營中長期發酵。市場行銷團隊到北京、上海、南京、重慶等地參加旅遊推介會,短短幾個月時間,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全國各類各級的旅遊推介會一場沒落下。節日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只要有節慶就有主題活動,有行銷策略,“和春天有個約會”“去爺爺生活過的地方”“情人節撞上元宵節”等等層出不窮。

陜州地坑院躍入智遊寶全國熱門景區前10名,美團網上景區售票位居西北八省首位。“掃一下二維碼,就有免費WIFI,拍的照片和視頻立刻就上傳到朋友圈,還有自動語音講解,能360度觀看景區,真不愧是智慧景區。”前來旅行的遊客評論道。

綵燈璀璨耀陜州

夜幕降臨,華燈閃亮。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們還在直播陜州燈會。151組萬餘盞花燈把景區裝扮的美輪美奐、異彩紛呈,映紅了景區的天空。

“逛神奇民居地坑院,賞地平線下燈會,品陜州特色小吃,看豫西民俗文化表演……”2017年春節,三門峽市陜州張汴垣格外熱鬧,全國各地遊客蜂擁而至。

據初步統計,春節黃金週期間,全區共接待遊客39.17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1993萬元,接待旅遊團隊1340個。特別是陜州地坑院,累計接待遊客27.4萬人次,日均接待遊客近4萬人次,最高峰值達5.9萬人次,接待團隊800個,較節前翻了近十倍。受陜州燈會的帶動,城區星級賓館、商務酒店在春節前就早已預訂一空,三門峽市區也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

據介紹,規劃中的景區二期重點建設項目,將增強景區可駐足性、可觀賞性、可消費性和可回頭性,全面提升陜州旅遊美譽度。大力開發地坑院特色主題酒店、高端度假酒店、快捷酒店和特色民宿建設。著力開發旅遊消費型衍生産品,實現觀光、休閒、度假以及專項旅遊的組合式發展;在深入挖掘陜州歷史文化、地坑院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的基礎上,把現代的、時尚的元素融入景區開發建設中,積極發展文化産業,景區項目策劃、産品打造、要素配套、設施建設等環節體現古陜州特色。(馬邁方 劉雲 王紹剛 肖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地坑院:民居史上“四大奇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