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絲路人物】梁耘:用焦墨繪出陜西精神

摘要:古人言“其文如其為人”,而對於74歲的梁耘來説,便是“畫如其人”。

古人言“其文如其為人”,而對於74歲的梁耘來説,便是“畫如其人”。作為一個出生於陜西的本土畫家,他的筆下始終住著一個關中漢子,無論是橋山側屹立千年的黃帝手植柏,還是倉頡廟外鬱蔥冠蓋的成群古柏,或是恢弘大氣的照金山,筆墨間流淌的是他作為一個關中人的質樸與直率。

1965年,梁耘考入西安美術學院,開始接受系統專業的學習。在學生年代,他便練就了紮實的造型能力。他主要從事中國畫創作,在山水畫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著名山水畫家崔振寬先生曾為他的畫冊作序評論,給予很高的評價。2005年,梁耘組建成立陜西省山水畫研究會,任研究會主席。

陜西地形狹長,地貌複雜,山水川原,各具特色。近幾十年來,來自全國各地包括陜西的本地的畫家們,都將目光聚焦與終南與華嶽,黃河與黃土山峁。而梁耘卻獨愛照金的山,在他的畫作中,粗實、厚重中顯示律動和韻味,蒼勁、雄渾中展示靈性和生氣,展現出照金山雄輝面貌。

詩言情,詩言志,梁耘善於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畫作中。1994年,51歲的梁耘來到黃帝陵,這裡種植的一棵古柏相傳是軒轅黃帝親手種植,他在樹旁坐了約四十天之久進行創作。

梁耘為這幅作品起名《雄立》,他將自己對於祖國,對於中華民族的情感寄予這棵古柏。這幅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1994年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

梁耘將繪畫當做畢生的職業,目前,他已創作了兩千余副作品,如今,年過古稀的梁耘依舊在西安進行創作,“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讓這座古城站在了新的起點之上。梁耘認為,絲綢之路與絲路沿線國家進行文化交流的紐帶,將中國的優秀文化傳播出去,山水畫是傳播絲路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他看來絲路文化也是一種精神,作為畫家,他希望能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到作品中,畫出屬於陜西的精神,傳播陜西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周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