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經

共用經濟“遍地開花”部分領域或將出局

近年來,伴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資源配置方式轉變後商業模式的快速滲透,共用經濟的觸角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延伸:從房屋短租到共用單車,甚至到雨傘、充電寶、馬扎、健身房……碎片式的細分領域不斷涌現。

根據羅蘭貝格公開報告顯示,預計到2018年,中國共用經濟規模將達2300億美元,約佔世界共用經濟總額的44%。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炒作概念吸引資本的盲目擴張,也在與傳統社會治理的碰撞中頻現“矛盾”。

業內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領域整合將是趨勢。共用經濟或將在住宿、出行等某幾個特定領域逐漸成熟,一些沒有匹配需求、盲目跟風的共用領域將被淘汰。與此同時,相關配套的社會信用體系、社會管理也將逐步完善。

“遍地開花”與“亂象頻現”

代表資源優化配置、高效對接供需的共用模式在近兩年內被不斷複製推廣:空間、交通工具、充電寶、籃球……似乎所有具備閒置資源屬性的物品都可以與共用經濟沾上邊,並借機火一把。

對此,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吳偉強認為在部分領域“共用”之名並不副實。“例如共用單車從本質而言也不是一種共用經濟模式。”增加供給、投入資源的模式違背了優化配置的共用初衷。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O2O部助理分析師陳禮騰也認為,國家對共用經濟發展的支援,大量用戶對於新經濟的好奇心理和資本的“加持”,讓共用經濟充滿誘惑力。但這也導致越來越多“偽共用”出現,一些閒置資源的共用被越來越邊緣化。

除了本質,共用經濟發展過程中集中産生的社會問題也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蓄意破壞、逃避繳費、浪費公共資源……共用單車的管理問題還未解決,汽車、馬扎、健身房,甚至導遊等新一輪的“共用”産品已應運而生,而管理難題也相伴出現。

“真共用”發展潛力巨大

陳禮騰認為,雖然快速商業化導致目前市場存在亂象和顯性矛盾,但隨著配套監管制度的健全,在某幾個真正存在高頻需求的領域,共用經濟發展會逐漸顯現規範化的示範效應。

作為共用經濟起步較早的領域,短租行業國內幾大知名平臺都經過了多輪融資,經營逐步規範化。以小豬短租平臺為例,目前企業已完成D輪融資,房源覆蓋300多個國內城市、近幾年訂單年平均增幅達到280%。小豬短租副總裁潘採夫介紹,業務提升的同時,平臺自身監管目前也逐步規範化。“實名登記、驗真、保險、法律保護等監管都已經形成了比較健全的體系。運營過程中也積累了處理問題的經驗。”

而與許多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共用單車領域,市場也逐漸完成了一輪輪的洗牌,部分企業成了浪潮退去後最先“擱淺”的一批。2017年6月,悟空單車運營方宣佈正式退出共用單車市場;隨後在8月,位於南京的町町單車企業負責人突然“失聯”。與此相對的是,摩拜和ofo兩家巨頭最新一輪融資合計達13億美元,對運維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

行業期待整合規範

受訪行業從業者、專家普遍認為,共用經濟快速發展之後,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剩下真正能被市場、資本和政府部門認可的共用領域才有規範發展的前景。這一過程中,技術革新、市場選擇以及政企合作治理將發揮重要作用。

潘採夫説,從短租行業的發展經驗來看,技術革新是防範違規、促進規範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人臉識別、智慧鎖的普遍應用就能很好地保障房客和房東的雙向利益。未來人工智慧等技術在共用經濟領域的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行業規範化發展。”

與此同時,市場和企業同樣將進行“自然選擇”。陳禮騰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説,許多曇花一現的共用經濟也加速了市場的規範。

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説,政企合作將使得共用經濟管理效率提升。“比如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在技術保障、涉及隱私法律不斷健全的情況下,政府和企業數據能夠安全的互通,監管體系就會更加健全,率先形成監管互補的領域就會更加規範化地發展。”

杭州市下城區城管委執法科副科長柳巍透露,目前杭州市下城區城管委也在探討政企合作的新管理模式,在保護企業商業隱私和用戶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接入部分企業數據;推出共用單車企業工作人員跟隨配合城管人員執法等新舉措。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楊柳

(原標題:共用經濟“遍地開花”部分領域或將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