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立下愚公志下好繡花功 把貧困戶都“扶”上來
摘要:位於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的延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革命老區縣,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8464戶24521人,貧困發生率18.1%。“延川縣貧困面之廣,貧困程度之深,貧困任務量之大,在延安十三個縣區裏,都是靠前的。”延川縣委常委、副書記黃華説。
位於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的延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革命老區縣,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8464戶24521人,貧困發生率18.1%。“延川縣貧困面之廣,貧困程度之深,貧困任務量之大,在延安十三個縣區裏,都是靠前的。”延川縣委常委、副書記黃華説。
在延川縣採訪從土窯洞搬進新樓房的貧困戶劉宏偉、王鳳梅老兩口,傾聽他們講述的脫貧故事。(高崗 攝)
告別土窯洞 移民搬遷帶動脫貧
“住了一輩子窯洞,沒想到老了,還住進了樓房,過上了‘洋生活’。”從土窯洞搬到樓房,聊起新家,六十多歲的劉宏偉、王鳳梅老兩口滿臉笑容。
延川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這裡的農民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依山而鑿的窯洞中,但2013年7月,延川縣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持續強降雨的侵襲,縣內多處山體滑坡、房屋倒塌、道路沖毀、電力通訊中斷、農田遭到毀壞,群眾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全縣90%以上窯洞受到不同程度損壞,劉宏偉家裏的窯洞也是在那年變成了危房。
2015年,延川縣文安驛鎮移民安置小區建成,劉宏偉花了6.8萬元就搬進了80平米的新房,自來水、天然氣等生活一應俱全,讓劉宏偉覺得不可思議。而在延川縣文安驛鎮移民安置小區裏,像劉宏偉這樣的還有1486戶,他們借助移民扶貧政策,由政府補貼一部分,個人出資一部分,解決住房問題。
延川縣文安驛鎮公用事業辦公室主任楊金明介紹,文安驛鎮移民安置小區一、二、三期目前已經全部建成,佔地2.2平方公里,建成移民安置房2496套,目前已經全部分配到戶,同時配套水、電、路、氣、垃圾處理場等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和學校、幼兒園、派出所、工商所、醫院等公共服務結構。此外,針對貧困戶還推出了公益性崗位。“要幫助貧困戶搬得出,能穩住,能致富,做到真正不反彈,儘早脫貧。”楊金明説。
據了解,經過嚴格的篩選,今年延川縣共確定易地扶貧搬遷對象3060戶共計11420人。目前,全縣13個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全部開(復)工。每人平均不超過2500元,戶均不超過1萬元,貧困戶便可享受到一套住房。“要讓貧困群眾不再為住房頭疼,保障他們的基礎生活。”黃華説。
對於不願搬遷的貧困戶,延川縣還展開了危房改造工程,2016年完成危房改造驗收1340戶,今年計劃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645戶,目前已經全部開工建設,預計將在今年10底完工。
創新健康扶貧模式 實現貧困人口健康幫扶全覆蓋
採訪延川縣委副書記黃華,解析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行動。(齊帥旗 攝)
延川縣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共11917人,佔總貧困人口的48.6%。“要想把扶貧工作做好,首先要把這個群體的問題解決了。”黃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黃華介紹,經過調研,延川縣因慢病致貧的貧困人口較多,對此,專門制定了《延川縣農村貧困人口慢性病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對所有患有慢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縣內門診住院治療全免費,縣外門診、住院治療提高比例報銷的辦法進行救助,這是延川縣健康扶貧的一大創新。
在此基礎上,延川縣又通過列支民證救助資金、慈善募捐等方式籌資兩千多萬,設立了延川縣特大病救助基金,對城鄉特殊困難群眾醫療開支經合療、大病保險、民政救助後仍然負擔較重的,進行第三次救助,解決了鉅額醫療費用開支導致的群眾一夜致貧、一夜返貧問題。
此外,全縣十三個鄉鎮衛生院都購買了救護車輛,並配備一定的醫療設備,形成一個“流動醫院”,進入到各個村,以村衛生室為治療點,按需按時到府服務。
延川縣文安驛鎮公用事業辦公室主任楊金明介紹移民安置小區建設情況 (高崗 攝)
同時結合“全科醫師團隊+貧困戶”簽約服務有關要求,成立了健康扶貧工作隊,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簽約服務到府服務。四十個醫療團隊,以一對一的形式對貧困戶進行健康宣傳,進行慢性病管理,進行一體化的服務,開展團隊服務,實現了貧困人口健康幫扶全覆蓋。
在2017年延川縣政府工作報告中,延川縣政府為脫貧工作定下“延川目標”——努力在2017年底達到貧困縣退出條件,2018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立下愚公志,下好繡花功,加大力度、加快推進‘九大脫貧行動’,不讓任何一個貧困群眾掉隊。把能扶持的‘扶’上來,把應搬遷的‘搬’出來,把該兜底的‘兜’起來,力爭到2018年全縣徹底告別貧困。”黃華説。(張英傑 周彤)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