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馮浩斌:用好“紅都”“將軍故里”名片 推動紅色旅遊發展

志丹縣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將軍故里,是中共中央繼瑞金之後中國革命第二個紅色之都。7月26日,“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採訪團走進志丹縣,採訪了志丹縣政府副縣長馮浩斌,解讀“紅都”的紅色旅遊産業佈局。

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黨中央在此召開21次政治局和政治局擴大會議,做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等一系列重要決定,在這裡安排接待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使中國共産黨的真實主張通過《西行滿記》第一次讓世界所了解。現保存有保安革命舊址、抗日紅軍大學舊址、劉志丹烈士陵園、劉志丹故居、永寧山、九吾山、中央黨校舊址等20多處紅色革命景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志丹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馮浩斌表示,志丹縣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原油儲量6億噸、天然氣1500億立方米,是陜西省石油主産縣。1990年以來,志丹縣緊抓黨中央給予延安革命老區特殊的石油開發政策,打成了第一口油井,拉開了石油興縣的帷幕,全縣經濟社會由此發生了歷史性的重大轉折,1998年一舉摘掉了國定貧困縣的“帽子”。從2004年起連續12年躋身“陜西經濟十強縣”行列。先後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示範縣、全省雙擁模範縣等榮譽稱號。全縣總土地面積3781平方公里,轄7鎮1街道辦,總人口14.43萬人,2016年,全縣完成國民生産總值107.59億元,固定資産投資87.2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6.53億元,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585元和1068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5億元。

志丹縣政府副縣長馮浩斌接受中國網採訪 (齊帥旗 攝)

志丹縣政府副縣長馮浩斌接受中國網採訪 (齊帥旗 攝)

據了解,該縣通過強化旅遊基礎建設,圍繞革命紅都、將軍故里兩張名片,依託延安紅色旅遊資源優勢和旅遊市場需求,主動融入延安旅遊協同發展的大格局中,集中力量建設和改造一批規模大、品位高、特色突出的旅遊景點,逐步打造人文歷史和自然景點群。積極開發文化旅遊産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推出《大美陜北》《劉志丹》《歲月拴馬樁》《小桃紅》《扶貧》等大型文藝精品,引遊客觀光。強化品牌行銷,主動與延安幹部學院、延安大學等院校協調合作,將保安革命舊址、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劉志丹烈士陵園作為教學實踐基地,以紅色宣教促動紅色旅遊行銷。全面凈化旅遊環境,把旅遊環境整合整治納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開展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餐飲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不斷提升遊客滿意度。

馮浩斌稱,志丹縣秉承“無中生有、有中求新、創出特色”的發展理念,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市場資本對全縣的歷史人文、自然景觀等旅遊資源進行包裝策劃和綜合開發,推動志丹旅遊大發展。規劃建設足球特色小鎮,打造集紅色教育、足球培訓、賽事承辦、文化旅遊“四位一體”的全國一流足球特色綜合體。認真組織承辦區域性、全國性的節會、演出和賽事,大力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宣傳,不斷提升志丹旅遊的對外魅力。(張英傑)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