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寶雞80後斥資100多萬 建起私人民俗博物館

在鳳翔縣陳村鎮尹家務村,“藏著”一個其貌不揚的私人民俗博物館,雖然看門頭一點都不起眼,但是裏面卻藏著許多“寶”——有毛主席數次接見紅衛兵的圖畫,有幹農活所用的犁等農具,有樣式老舊的瓷器,有反映二三十年代人們婚俗的嫁床,可以説,小到碗碟,大到木床,形形色色,林林總 總,置身其中,讓人仿佛穿越了時空。

7月13日,記者在鳳翔縣陳村鎮尹家務村見到了這傢俬人民俗博物館的主人,34歲的張建華 。看見去了很多記者, 張建華有些拘束的望著大家笑笑,算是打招呼,有些不善言談的他,提到他收藏的“寶貝”來,卻兩眼立即放了光,一下子變得健談起來。

記者了解到,2015年之前的張建華,還是一個小包工頭,在外承攬工程,家裏還開著一個超市,收入相當不錯。每每開著普拉多越野車回到村上時,都招來村民艷羨的目光。2015年年底,他迷上了收藏,開始四處“淘寶”。剛開始是小打小鬧,家人倒也沒有多少怨言,後來,隨著收藏越來越多,一發不可收拾的他工程也不幹了,超市也停了,用積蓄收購各種藏.

對於他將全部精力和財力都投入到收藏近乎癡迷的行為,父母實在理解不了,認為放著好好的工程不做,錢不賺,為了收藏這些弄到舉債,有時甚至連買菜的錢都掏不出來,起先還好言相勸,後來就是不斷的阻攔和責罵,如今已經到了不説話的境地。

此時,又有不少人對其指指點點——花錢買些“破銅爛鐵”回來,成天擺弄,這不是傻麼?

當所有人都反對的時候,張建華的妻子白曉讓卻站在了丈夫背後,堅定不移的支援起了愛人的事業:“這個人像著了魔一樣收集藏品,其他人不理解,我不管,反正我贊成,給子孫後代留點有文化的東西,這個方向沒有錯。苦點累點不算啥。”不過説起有時候連買菜錢都拿不出來的窘境,白曉讓眼眶中還是泛起了淚花。她希望丈夫的舉動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援。

圖片1

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淘到寶”

如今,“傻人”張建華的私人民俗博物館辦起來以後,理解他的人越來越多,還有很多人帶著小孩走進他的博物館,品味先輩用過的物件,每當此時,張建華特別開心,“我的精力總算沒有白費。”

據張建華粗略統計,民俗博物館展廳裏藏品和倉庫裏存放的“寶貝”,加起來有18輛半挂式貨車那麼多,有上萬種幾萬個,主要收自寶雞地區的三區九縣。他驕傲地説:“寶雞市收藏協會的專家看過後説,這麼多的種類和數量,在陜西屬前幾名。”

圖片3

記者看到,這些藏品主要涉及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三大類。有毛主席不同時期的照片,有幹農活所用的犁等農具,有樣式老舊的瓷器,有反映二三十年代人們婚俗的嫁床……可謂數不勝數。張建華説,為了這些藏品,他搭上自己的超市,花費60多萬元的積蓄,又欠下40多萬元的外債。

圖片2

張建華説,自己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淘到寶物,他對一件岫岩玉質地的魚缸愛不釋手。魚缸是清代的物件,為深棕色,高和直徑均約40釐米。外壁刻有精美的菊花圖案,還有“囍”字樣,內壁有“福祿壽喜”字樣。神奇的是,該魚缸可以常年不換水而魚不死。他用手機上的自帶電筒照在魚缸外壁上,內壁就可以看到清晰的亮光,透光性相當好。他説:“這個魚缸一下子就花了我4萬多元,不過,確實值”。

圖片4

免費開放 讓後代知道祖輩是怎樣生活的

談到張建華為什麼會建收藏基地時,他只説了一句:情到深處,情不自禁。每個人都有或這或那的愛好,我還年輕,只要我做的事情可以讓大家受益就夠了。

張建華坦言,剛開始收買藏品,是為“稻粱謀”,但時間久了,當他對西府的歷史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後,覺得每一件民俗藏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他作為生於斯長于斯的西府人,有責任將這些“故事”講好。

當天參觀的市民侯女士表示:“很佩服張建華,他以私人之力,花了這麼大精力建民俗博物館,自己還舉著債,卻不收費,免費給大家開放參觀,這種情懷確實了不起,讓人心生敬意。”

不僅現在不收費,以後也不收費。”張建華語氣堅決地説,張建華停頓了一下,接著平靜地説,“我想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東西,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祖輩是怎樣生活的。”

鳳翔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范寶軍説:“張建華頂著家人不理解的巨大壓力,忍受著巨大的債務壓力,為當地建起藏品眾多的民俗博物館,確實令人感動。“他讓當地人多了一個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的平臺和機會,是積極保護和開發民間藝術的踐行者”。

談到未來,張建華表示,不管多難,他的收藏之路還會繼續走下去。中國網(馬愛萍文圖)

  責任編輯:吳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