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扛樹苗驢馱黃土 商洛林業人把荒山變青山
摘要:“秦嶺最美是商洛”,外界對商洛的認識,往往是從這句“霸氣十足”的宣傳語開始。然而,“高顏值”的商洛卻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大溝深,山上多為砂岩土質,極不利於樹木生長,造林難度極大。面對重重困難,商洛林業人用盡各種辦法,人背驢馱,修路架索道,把一座座荒山變成青山。
“秦嶺最美是商洛”,外界對商洛的認識,往往是從這句“霸氣十足”的宣傳語開始。然而,“高顏值”的商洛卻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大溝深,山上多為砂岩土質,極不利於樹木生長,造林難度極大。面對重重困難,商洛林業人用盡各種辦法,人背驢馱,修路架索道,把一座座荒山變成青山。
在商洛市商州區楊峪河鎮,一塊280余畝的林地在陽光下顯得鬱鬱蔥蔥,栽植不到一年的松樹長勢良好。而其背後,則是造林工人的艱辛付出。
商洛市林業局副局長余振忠(左)向記者講述植樹時面臨的困境
造林隊員肩挑背扛將樹木運上山
造林隊在山上修建蓄水池,從河裏引水澆灌。
商洛市林業局副局長余振忠告訴記者,砂岩土質,樹木難以紮根,楊峪河歷來是只長草不長樹的荒山。商洛市林業局決定開始對該地塊進行植樹造林時,面對了種種難題。山高坡險沒有路,造林隊員硬是修了一條路;沒有水,造林隊員在山頂修建蓄水池;石頭山上打好坑,但沒有土,造林隊員肩挑背扛,用騾隊馱土,一筐筐的把土從山下運到山上。
砂岩地質,植樹缺土,便用騾隊馱土上山。
修建簡易索道運送苗木
“為造這片林子,真是把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能用的工具都用了。”余振忠説,造林隊員變成了“挑山工”,爬上爬下,用遍了傳統手段與現代技術。
記者了解的,商洛市以前也曾多次發動過機關幹部義務植樹,但因專業性不強等種種原因,樹木成活率很低。在這種情況下,商洛市林業局把四個國營林場按班組劃分,組成造林專業隊,由市林業局和商州區政府組織,市林業局負責組織商州區以外的6個縣區的17個國營林場,商州區負責組織其所轄的國營林場和城周綠化站,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品質標準、統一時間節點、統一檢查驗收的四統一標準。
造林前地表
昔日荒山變青山
“在這‘四統一’的標準之下,三年保成效,當季保完成,造林收效很明顯。”余振忠説,在造林過程中,商洛市林業局採取了“433”制度,即造林費用檢查驗收合格先付40%造林款,第二年達標付30%,達到設計標準後再付30%。這一制度的實施,也有效提高了樹木成活率,成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
如今,商洛市共完成重點區域綠化近23萬畝,突出重點區域綠化、林業産業發展“兩個重點”。同時,造林綠化確保坡耕地與荒山荒地同步綠化達標。曾經荒山變青山,放眼望去,滿眼儘是綠色。(高崗、高玉姣)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