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網公佈的百公里剎車距離靠譜嗎?
有小夥伴問,説我這個車百公里制動距離官網上公開的是40米,那是不是意味著跑高速的時候,開到100公里每小時,我跟前面的車保持40米的距離就夠了,40米就剎得住呢?
哈哈,看起來關注安全駕駛的朋友越來越多了,這一點必須要給你點個大大的讚。但是呢,其實這個車百公里制動是40米,我們是完全不可能做到40米就停得下來的,今天給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什麼叫做百公里剎車距離?
我們把車開到100公里,突然前面發現一個障礙物,或者是什麼突發情況,啪一腳剎車踩到底,踩到車輛完全靜止不動,所需要的距離。
那官網上這個40米是怎麼來的呢?它是這樣子測試,我剎車啪一腳踩下去,同時秒錶也打開,速度到零完全靜止的狀態,這段距離是多少米,這麼一個方法。
真正的制動距離
它是一個單純的制動距離,我們實際在路上開車要複雜得多,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加上一個我們自己的反應距離,才是真正的制動距離,什麼意思呢?
從我們看到情況不妙,然後剎車減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人跟人之間的反應能力、反應時間各不相同,正常情況下我們需要0.5-0.6秒,年紀大一點的,視力好一點的,反應慢一點的各種都不同,那這個時間有可能就需要1秒鐘,然後才能把腳移到這個剎車踏板上,剎車才真正開始踩下去。
所以説你在高速上開到100km/h的時候,然後剎車,車還在走,你算一算,100公里除以3600秒,1秒鐘就往前滑出去27米多將近28米了。
一台車剎車距離40米,我開車開100公里每小時的時候,我跟車和前面的車保持40米的距離,我剎得住的,絕對不可能,要加上反應時間的。
測試的時候和實際用車環境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車輛的載重,廠家測試車上就一位駕駛員,我們平時開車,車裏面坐的有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四個人、五個人,後備廂有沒有行李,行李是多是少,是輕還是重,這對我們的剎車距離是有影響的。
學過高中物理的都知道,重量越大,慣性就越大,剎車距離自然就會延長吧。同樣的道理,走不同的路段,它的摩擦系數不相同。比方説我們正常的瀝青路面摩擦系數是0.6,雨天路面摩擦系數就是降低到0.4,基本上少了三分之一,那如果是下雪、結冰的話摩擦系數更低了,只有0.18。試驗的結果會怎麼樣呢?
一模一樣的車輛,一模一樣的道路,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路面發生了變化,以30公里的時速開的話,瀝青路面的剎車距離只有5.9米,有雪的路面是17.7米,那結冰的路面,像溜冰一樣,剎車距離達到35.4米。
輪胎性能
廠家測數據肯定是拿最好最新的輪胎來試吧,可我們日常用車,你的輪胎不可能時刻保持最好最新的狀態吧,輪胎會老化,花紋會有磨損的,用的時間久,抓地力就會降低,剎車距離自然也會越來越長。
廠家去測試的時候一定是拿最高配置的車型,什麼ABS防抱死系統呀、ESP車身穩定系統呀、EBD制動力分配系統等等高端的功能都用上的。可是你買來的可能是中配甚至是低配車型,少了某個系統,剎車的成績就可能相去甚遠了。
當然影響剎車距離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行駛在下坡、彎道的路段,比如説夏天你戴個墨鏡,都會延遲眼睛把影像送到大腦的時間,這也相當於增加了剎車距離。這還沒算你打電話、聊天、分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時間。
怎麼解決?
那我現在就來教大家一個國際上通用而且簡單易學的判定前後安全車距的方法,叫做“三秒法則”。
選定一個前車剛剛經過的道路上某一個固定,比如説路燈桿、標誌牌等容易觀察、靜止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計算一下你的車以現在的恒定速度到達這個參照物的時間,心裏面默默地數數:1001、1002、1003,3秒以後如果你的車還沒有通過這個參照物,那我們就有足夠的剎車距離,如果不到3秒你就已經到了這個參照物,那就要提高警惕降低車速。
“3秒法則”適用於不同車速,車速加快的話剎車距離就會延長,車速減慢剎車距離就相應地縮短,這樣子我們唯一需要記住的就是一個數字,就是3秒,而且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
有的朋友會問,那要是在城市道路開車的話,怎麼辦呢?很簡單你把時間縮短到2秒就OK了。2秒的距離看到有個障礙物或者橫穿馬路的“弱勢群體”,你使勁的踩剎車還是可以停得下來的。
冰雪雨霧這些個極端天氣呢路面濕滑,前面介紹了,摩擦系數只有平常瀝青柏油路面的三分之二或者更低,你把3秒延長到5秒、甚至是6秒才能確保你剎車的時候剎得住,何況視線還不太好
參考表格
我這裡也給各位整理了一張表格,不同車速下要預留的剎車距離,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今天給各位説這些,無非就是告訴大家,大多數網站上公佈的什麼39米、40米、43米的百公里制動距離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判斷剎車性能的一個依據,但我們在實際駕駛的時候,去套用這個數據,只留40米的距離,哪怕是神反應沒有操作延遲直接制動,也是真心站不住的。其實車輛它也是有極限的,咱們不要去挑戰它的極限。
“距離産生美,安全不追尾”,各位朋友不妨實踐一下少雍推薦的“3秒法則”,剎車距離檢驗的是車輛的緊急避險能力,也許少半米就是生與死的距離!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