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幫扶引領柞水脫貧攻堅
摘要:“開展扶貧工作,不僅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也要了解他們的思想,既要重視物質上的幫扶,更要重視思想上的幫扶。”這是柞水縣委書記陳璇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會上提出的要求。
“開展扶貧工作,不僅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也要了解他們的思想,既要重視物質上的幫扶,更要重視思想上的幫扶。”這是柞水縣委書記陳璇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會上提出的要求。
今年以來,面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現象,柞水縣確立了“脫貧先立志”的工作思路,將精神脫貧作為重要抓手,通過推行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制度和開展精神文化脫貧巡講活動等系列活動,激發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變“要我脫貧”落後思想為“我要脫貧”主動行為。
“我們村是貧困村,村容村貌之所以變得這麼好,除了縣鎮和包扶單位的幫助,也和群眾的思想轉變密不可分。”老庵寺村黨支部書記鄧蘭英説。前幾年,老庵寺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村民賭博打牌成風,有能耐、有想法的人都出門了。留在村裏的大多數人,要麼缺乏致富辦法,要麼好吃懶做坐等幫扶。近年來,村上建起了文化廣場,並按照縣上精神文化脫貧工作要求,推行“一約四會”等制度,開展“誠信貧困戶”的評選活動,規範村民言行,鼓勵先進典型,鞭策後進典型,促使村民逐漸樹立起正確道德觀念和勤勞致富思想。
貧困戶王玉娥説:“過去,我一到農閒就去趕場子打麻將,家裏沒少為這吵架。後來,村裏有了文化大院,只要家裏沒事,我每天都去練一練廣場舞。自己身體好了,家庭也和諧了。”王玉娥的丈夫以前很愛喝酒,他從縣精神文化脫貧宣講隊講述的脫貧典型那裏受到啟發教育,在包扶幹部幫助下搞起了家庭養殖,雖然苦點累點,一家人的精氣神大不一樣,經濟狀況也明顯改觀。
談到老庵寺村的變化,在老庵寺村所在的下樑鎮工作了12年的幹部楊愛武深有感觸的説,以前的老庵寺村是個老大難,所有幹部到這個村開展工作都頭疼。現在,村民們不但能積極配合包扶工作,還經常有村民主動到鎮上和包扶單位來商量脫貧辦法。
據統計,柞水縣累計培養發展了43個農村文藝社團,81個村(社區)全部建起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其中33個達到省級標準,52村(社區)建立了“一約四會”。今年以來,全縣開展“送政策、送典型、送精神、送文化、送技術”精神文化脫貧巡講活動22場次,兩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人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9人榮登“陜西好人榜”,8人獲商洛市道德模範及提名獎。先後開展了“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十大誠信集體和個人”等多項評選活動,傳統的德善、孝義、勤儉、敦厚等優秀品質得以回歸,為脫貧攻堅的順利實施築牢了群眾思想基礎。
來源:slrbs.com 責任編輯:楊柳
(原標題:精神文化幫扶引領柞水脫貧攻堅||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