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第五屆“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在鎮安舉行

摘要:本屆“對話”以“長江與黃河旅遊帶融合發展”為主題,引入秦嶺、長江、黃河“三大旅遊帶”和南北旅遊大互動發展理念。

5月19日,由陜西省旅遊局、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主辦,市旅遊局、鎮安縣政府承辦的第五屆“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在我市鎮安縣塔雲山景區拉開帷幕。

本屆“對話”以“長江與黃河旅遊帶融合發展”為主題,引入秦嶺、長江、黃河“三大旅遊帶”和南北旅遊大互動發展理念。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副秘書長徐崇哲,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熊召政,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陳冬紅,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旅遊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等4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名人為我省旅遊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鳳凰衛視主持人胡一虎和陜西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小民擔任“對話”主持人。

“三帶融合”助推陜西旅遊大發展

“對話”活動圍繞全民休閒旅遊時代新特點和陜西省未來五年“培育新動能、構築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發展理念,對話嘉賓提出“三帶融合”這一新的旅遊理念。專家認為,黃河沿線涉及“一帶一路”陸上沿線範圍;長江水系連接海上絲綢之路;主體位於陜西的大秦嶺聯通中國南北,自然形成“一山兩河”三個經濟帶串聯在一起,其相互融合發展必將産生巨大效應。

徐崇哲指出,長江、黃河、秦嶺在中國都非常有名,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山大河,生態價值不可估量。陜西直接擁有“三大經濟帶”,也決定了陜西旅遊的“根骨”非常好,意義重大,無論是生態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不可估量。

熊召政説,絲綢之路一路向北都是沙漠、戈壁、雪山,秦嶺是西安的後花園,秦嶺的水流向北京。全域不僅僅是旅遊,更是生態。全域生態才有最好的全域旅遊。

陳冬紅認為,從“三帶”融合角度看,陜西佔據水上、陸上、航空等多方面優勢。曾博偉指出,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公佈了10條精品旅遊帶,提及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和黃河華夏文明旅遊帶,公佈了20個重點旅遊功能區,包括秦巴山區。

借“一帶一路”東風推動國際化旅遊

圍繞陜西未來五年“建設國際一流文化旅遊中心”的目標,“對話”嘉賓提出,要立足中國旅遊概念,放眼國際視野,聚焦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和黃河華夏文明旅遊帶融合互動,借助“一帶一路”東風,著力打造國際化旅遊。

徐崇哲提出,在國際層面發展旅遊業,定位至關重要。陜西自身條件很好,有一個定位非常合適,就是中國正統文化輸出的先鋒。唐朝時,長安相容並包,對外國的優秀文化不抵觸,這是文化上的自信。當今,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應該更有這樣的自信,借“一帶一路”的東風,把國際遊客引進來,把優秀的文化輸送出去,通過文化交流與合作,讓全世界的人都能了解陜西旅遊。

曾博偉提出,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發展陜西旅遊業,首先要從思路上轉變,歷史上的輝煌已經過去,未來西安可以把旅遊作為龍頭,把陜西作為全域旅遊發展,把生態作為本底,把文化作為靈魂,把陜西建成世界重要的旅遊中心;要從旅遊的封閉狀態走向開放狀態,國際化不只是遊客、標識國際化,服務、管理、旅遊發展要素也要國際化,要有更多的國際著名旅遊企業來投資;要有氣魄,從跟隨走向引領,用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思維,把文化和現代旅遊結合起來。

熊召政建議,發展全域旅遊要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在景點建設上把服務設施做好,旅遊的創新應該突出服務。同時,要將提高遊客的文明素質作為旅遊産業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

陳冬紅建議,在抓定位、規劃和變思路的同時,必須抓好品牌建設,讓南北文化和經濟騰飛在這裡深度融合,讓陜西旅遊乘著“一帶一路”的翅膀享譽世界。

場內外觀眾熱情參與互動熱烈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的“秦嶺與黃河對話”,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已成為5月19日中國旅遊日當天全國影響力最大的主題活動之一。

當天,央視、鳳凰衛視、陜西衛視、美國紐約中文電視等近百家媒體現場採訪報道本次“對話”活動,秦嶺、黃河、長江沿線部分城市、景區代表聆聽了嘉賓“對話”。

在活動現場,還增加了場內外觀眾互動環節。通過眾多電視、網路、廣播、VR、自媒體的全程直播互動,在國內外産生了良好反響。秦嶺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塔雲山仙境般的自然畫卷,也通過各種媒介聚焦傳播,走進了國內外遊客的視野。

來源:slrbs.com  責任編輯:楊柳

(原標題:第五屆“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在鎮安舉行||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