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廣受讚譽 為沿線國發展注入磅薄正能量

自2013年中國向世界發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長,建設的進度和成果都遠遠超出預期。隨著“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一帶一路”建設已成為化理念為行動、變夢想為現實的重大國際合作倡議。即日起,《經濟日報》將以“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為主題,以專版形式推出“一帶一路”特別報道,為讀者展示“一帶一路”建設的最新進展和成果。

從“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到早期收穫的實現,再到相關理念與制度的構建,3年多來,這個吸引著全球目光、承載重大使命的宏大構想,實現路徑越發清晰,也收穫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讚譽。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設想,並倡導“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同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又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概念,由此拉開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序幕。

將自身發展與世界其他地區發展緊密相連,互通有無、互相促進繼而實現共贏,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訴求,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訴求。“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謀求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的戰略抉擇,已成為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中中國智慧和方案的集中體現。

政策溝通是重要保障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總體戰略部署之一,“一帶一路”建設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同構成了中國經濟空間優化的三大戰略。與以往國際經濟合作形式相比,“一帶一路”內容更豐富、內涵更深遠,特別是在強調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五通”模式時,將政策溝通列在首位,這是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礎和保障。

“事實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發展水準不同,利益訴求也較為多元,加強政府間合作、做好政策交流對接,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該負責人表示,“政策溝通”將以高層互訪為引領,一方面通過加強政府間合作,著力推進雙邊、多邊合作,增進政治互信,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另一方面也通過政策對話和協商,深化經濟合作,增進政治互信,力求達成合作新共識。

“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充分交流對接,本著求同存異的理念,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及時協商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對外經貿大學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表示,政策溝通的目的在於增進共識,構建政府間多層次經濟戰略、宏觀政策、重大規劃等對接的良好機制,形成更為鞏固的“命運共同體”。

在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的角色正發生深刻變化——從全球化的追隨者、參與者,成長為推動者、倡導者和引領者。在這關鍵節點上,“一帶一路”倡議順勢而出,為全球化進程放緩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

在絲路基金董事長金琦看來,“政策溝通”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國際層面的廣泛共識、政府層面的戰略對接和企業家層面的創新與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這不僅需要各國政府制定戰略規劃,更需要通過建立雙邊多邊框架,完善制度設計,加快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金琦説。

合作成果好于預期

2016年9月13日,《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正式公佈。作為“一帶一路”框架下首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明確了中蒙俄三方合作的具體內容、資金來源和實施機制,商定了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提出了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優先推進三國毗鄰地區次區域合作。

“三國國土面積佔全球的21%,人口占20.7%,GDP佔16.6%,其合作將對區域發展乃至全球經濟走勢産生深遠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之一,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將有利於增強協同發展能力,在更大範圍內激發經濟增長活力,釋放出更多的制度合作紅利。

據悉,“一帶一路”建設啟動之初,中國政府就成立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還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和行動》,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框架。3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不斷推進合作,積極利用現有雙多邊合作機制,有力推動了區域與跨區域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進展是快速的,成果好于預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和支援,先後與沿線國家簽訂了近50份政府間合作協議,以及70多份與包括一些國際組織在內的部門間合作協議,聯合國大會、安理會、亞太經合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相關決議和文件都納入或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內容。

據介紹,除共建中蒙俄經濟走廊外,“一帶一路”建設還與哈薩克的“光明之路”等實現了對接合作,與歐盟的“容克投資計劃”等達成對接共識。2016年,“一帶一路”還實現了與沙烏地阿拉伯的“2030願景”、埃及的“振興計劃”、伊朗的四大走廊及跨境走廊對接,並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同捷克、波蘭、烏茲別克、汶萊等國及歐亞經濟聯盟的發展戰略對接。

互為依託聯動發展

儘管“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建設成果也惠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但“一帶一路”建設依然面臨著諸如意識形態分歧、人力成本高企、貿易壁壘增加等風險與挑戰,客觀上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善政策溝通的深度、廣度乃至具體形式。

正因為此,“一帶一路”建設3年多來規格最高的論壇活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被國際社會各方寄予了厚望。據悉,論壇將在總結“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進展、展現早期重要收穫成果的基礎上,共商下一階段合作舉措,力求通過加強各方戰略對接,深化合作共贏,實現聯動發展。

“期待各方一道,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用合作成果,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發展注入新能量,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論壇籌備工作負責人、國務委員楊潔篪在接受採訪時説。

據悉,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首倡者,下一步將與沿線國家一起,在現有各類機制平臺的“瓶子”中裝入“一帶一路”的“新酒”,推動相關重點領域和合作的深入開展,注重發揮全球各類多邊、雙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的作用,在提升分工效率、降低貿易壁壘、優化投資環境的基礎上,促進各方發展互為依託、相向而行。

在機制方面,中國將在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與有關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或雙邊合作規劃編制,不斷完善雙邊工作機制,細化共建“一帶一路”的方案和路線圖,並以此為起點,推動共建一批合作示範項目,讓雙邊合作沿著“一帶一路”邁入更加科學化、規範化的“快車道”。

與此同時,中國還將繼續發揮好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阿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臺的建設性作用,更加重視各類智庫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智力支撐作用。

今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中,此前的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上,193個會員國一致贊同將“一帶一路”倡議載入聯大決議。對此,專家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全球治理理念的認同與支援,“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獨唱”,它演繹的將是更為美妙動聽的“大合唱”。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耀進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