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微網志院長”施秉銀

2月23日下午6時47分,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施秉銀拄著拐杖走出會議室,一進電梯就掏出手機,打開微網志客戶端,利用零碎時間給“粉絲”們進行免費網上問診、諮詢和指導治療。這一習慣,他已經堅持了好幾年了。 

施秉銀1983年從北京醫科大學畢業,就職于交大一附院內分泌科。經過幾十年不斷地研究、學習和積累,他成為國內成功製備自身免疫性甲亢動物模型第一人,研究併發布了中國首個甲狀腺激素抵抗家係,他帶領的團隊在甲狀腺穿刺活檢、細胞病理診斷及甲亢、甲狀腺結節和腫瘤的綜合防治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交大一附院內分泌科也因此聲名鵲起,20多年來,科室門診掛號的隊伍在全院最長,預約平臺放號經常遭“秒殺”,施秉銀的專家號最難挂,這也讓他因為許多病人看不上病而焦慮。 

“有的病人專門坐飛機來看病,一個月也未必排得上隊,搶得到號,但是通過現代資訊新平臺就很方便快捷。”2006年,大家眼中的“潮人”施秉銀看到了社交網路的便捷與潛力,開始嘗試利用網頁、手機APP等平臺為患者提供醫療諮詢和診斷。十餘年來,他漸漸成了每天早起刷微網志、問診留微信、睡前回評論的“手機控”。 

兩周前,施秉銀接到一位患者的問診電話,通話中匆匆下樓的他一不小心跌倒,結果被確診為“骨裂”,顧不上休息的他只能拄著拐杖堅持上班…… 

施秉銀的微網志上有20519位患者“粉絲”,微信上有近千名患者朋友,所以,不管是電梯裏、樓道裏,還是辦公室、門診大廳,他隨時隨處都在低頭刷屏,與患者交流。 

打開他的微網志主頁,上萬條微網志中幾乎都是給患者的回復;在他的電腦上,QQ對話方塊、郵箱列表裏排得滿滿噹噹的都是看病的記錄;瀏覽他的微信,除了工作,與一面之緣的患者的交流佔了大部分。採訪中,施秉銀的手機響了一聲,他順手點開,原來是一位昆明的患者通過微信向他表示感謝。 

在這十幾年的網上問診中,施秉銀在不斷思索,他考慮著結合多年的經驗和目前“網際網路+”的運作態勢,計劃探索出一個新時代的、普及型的“網路醫院”模式。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講究視觸扣聽,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圖像、聲音和當地的檢查數據對病情進行基本的判斷,首先就可以通過網路解除掉一些基礎性的疾病困擾,起到穩定患者情緒的作用;而在門診上看過病的患者,大部分也可以通過網路實現復診,”談起對未來的構想,施秉銀滔滔不絕,他表示,“就目前來看,內科一半醫療活動可以通過網路實現,外科手術的隨訪也可以在網上進行,這樣,可節省大部分的醫療資源,也可以給患者省下不少的就醫費用……” 

施秉銀告訴記者,他正在籌劃網路醫院模式的基礎構建,試圖在未來打造出一個有現實科室支撐的、便捷的、線上線下互動的就醫服務平臺。 

臨別,他還不忘與記者打趣:以後恐怕這手機依賴症就更嚴重了……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吳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