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扶貧款不容“蠅貪”

陜西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千余起,黨政紀處分近一千五百人

摘要:在當地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中,王紀岳違規收取48戶貧困戶産業扶持資金3.84萬元,用於償還村級文化廣場項目建設債務。換言之,每戶貧困戶應得扶貧款,被截留挪用800元。

1487877412788_1

陜西省澄城縣紀委工作人員在韋莊鎮西白村入戶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

1487877419106_1

陜西省清澗縣紀委工作人員深入解家溝鎮郝村調查核實該村村主任違紀問題。

一頂貧困戶的“帽子”,值多少錢?

這不,陜西省合陽縣南嶽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紀岳開出了“價碼”。

在當地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中,王紀岳違規收取48戶貧困戶産業扶持資金3.84萬元,用於償還村級文化廣場項目建設債務。換言之,每戶貧困戶應得扶貧款,被截留挪用800元。

“村上跑前跑後,這才給你爭取來貧困戶的‘帽子’,如今搞基建有困難,你不該‘贊助’點?”“反正是國家撥的錢,用哪兒不是用,又沒揣進幹部個人腰包”……

類似的論調,在陜西一些鄉村,一度是公開説的。2016年,陜西省查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225起,黨政紀處分1497人,比2015年分別增長43.3%、52.3%。

中央紀委要求: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省級黨委和紀委要督促市縣鄉黨委、紀委及有關部門切實擔負起管黨治黨責任。開展扶貧領域專項整治,對那些膽敢向扶貧等民生款物伸手的要堅決查處。

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何特點?面對“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上級紀檢機關怎麼解決“鞭長莫及”難題?鄉鎮辦案力量薄弱,扶貧執紀的前沿陣地如何“增強火力”?身處鄉土熟人社會,基層紀檢工作怎樣突破“人情關”……

記者深入三秦大地,聚焦這“最後一米”的“拍蠅”故事。

案值小危害不小

“村主任向我索要2000元‘好處費’,説項目都是他幫咱跑下來的,拿點‘回扣’也應該。俺70多了還得下地,種一年苞谷也不值這個錢”

秦嶺春晚,寒山負雪。

緊挨著斑駁老舊的土坯房,陜西省周至縣駱峪鎮尚興村貧困戶吳民浩蓋起兩層新房。一層房內外好歹粉了墻,二層還露著水泥外立面,毛坯墻洞也沒裝窗戶。

“俺就説別上來看,沒收拾好。”面對記者,75歲的吳民浩,不好意思地搓著凍紅的雙手。

一樓堆著30多袋去年收的苞谷粒,把屋子佔得滿滿噹噹;西邊墻上釘著18張獎狀,都是吳老漢孫輩的,也是這個家中最顯眼的“擺設”。“四個孫子孫女都還在上學。”吳老漢的兩個兒子也已近知天命之年,“他倆常年在外務工,結婚結得晚,最大的孫女才18歲。以前窮嘛,家裏沒二層樓,在農村都相不下媳婦。”

前兩年,吳民浩被村上申報為危房改造戶,這才把新房蓋起來,“國家給了1.2萬元補助,就這還欠了不少外債。”誰承想,原村主任張虎林竟私下向他索要2000元“好處費”,“説什麼項目都是他幫咱跑下來的,拿點‘回扣’也應該。”

吳民浩氣憤不已,“家裏窮,俺老漢70多了還得下地種苞谷謀個營生。2000元啊,種一年苞谷也不值這個錢!”

然而,“縣官不如現管”,吳民浩怕得罪人,更怕補助款花落旁家,忍氣吞聲“納了貢”。

“就見一老漢,在鎮紀委門口轉悠四五圈,猶猶豫豫不進來。”前不久,駱峪鎮紀委工作人員主動將來客請進門。原來,吳民浩越想越氣不過,找到鎮上“討個説法”。

鎮紀委第一時間進村調查,很快掌握了張虎林利用危房改造項目違規收取多戶群眾“好處費”並用於個人花銷的問題,經鎮黨委研究決定給予其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他夜裏摸到俺家門,將昧下的錢如數還了,後來再不敢招惹咱。”吳民浩頗為自得,“甭管錢多少,對咱都是救命錢!”

吳老漢的遭遇頗具典型性。記者梳理髮現,去年陜西查處的扶貧領域腐敗案例1225起,涉及低保、危房改造、移民搬遷、精準扶貧、專款救助、退耕還林、農村基礎建設等17項領域。其中,前四項成為問題“重災區”,佔案件總數的近八成。

“小貪”不可小看。來自陜西省紀委的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陜西省給予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涉案人員黨政紀處分1497人,其中縣處級2人,鄉科級219人,剩下的全是村幹部,計1276人,佔比高達85.2%。

另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陜西查處扶貧領域案件涉案金額總計4104.07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93起,10萬元到3萬元的200起,3萬元到1萬元的247起,而案值1萬元以下的高達650起。

作為在“最後一米”落實扶貧政策的基層幹部,“相關涉案人員普遍層級不高、涉案金額偏低,但在老百姓眼裏頭,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其行為直接損害了群眾利益。”陜西省紀委主要負責同志對記者強調,“隨著國家對扶貧領域投入力度加大,基層幹部可支配的資金資産資源總量在增加,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近年越來越突出,如果不堅決遏制,發生幾率會不斷提高,不良影響也會不斷累積。”

“恓惶”,陜西方言,意為窮困潦倒、可憐兮兮。在西安市藍田縣三官廟鎮,恰有個恓惶嶺。

記者登臨恓惶嶺,舉目所及皆是山垣地貌、川峁交錯。“出行難、吃水難,種個地也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三官廟鎮柴家村一組貧困戶楊跑民告訴記者。

2013年,西安市扶貧辦向柴家村下發整村推進脫貧財政專項資金,其中種植核桃300畝涉及資金27萬元。次年經驗收,藍田縣扶貧辦會同縣財政局通過“一卡通”將資金髮放給該村54戶重點扶持貧困戶,戶均5000元。

然而,2014年9月,該村卻將這筆扶貧資金收回村上,按每畝核桃3年補300元的標準,重新兌付給全村所有核桃種植戶。“村上找到俺,説雖然錢打到俺卡上了,不全是給咱的,還要交回村上,給所有栽樹人都發。”楊跑民告訴記者,“俺當然不樂意,但咱村民都老實,人家幹部説啥是啥吧,絕大多數貧困戶又把錢交回村上了。”

“柴家村截留、挪用扶貧項目資金問題,去年在審計部門對藍田縣精準扶貧專項資金審計中被發現,並移送紀委,給予韓生民等三人黨政紀處分。”三官廟鎮紀委書記陳鵬告訴記者。

“最後一米”的“上下其手”,讓脫貧攻堅變了味。“幹了一輩子,‘陰溝裏翻船’,我們法紀意識還是太淡薄,碰了扶貧資金‘高壓線’。”當了43年村幹部、22年村支書的韓生民追悔莫及。

“近年來扶貧領域暴露出的問題,説實話在基層由來已久。有些地區村民自治組織建設薄弱,村務公開、村監會監督等事務公開和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基層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職責不明確,出問題與這些深層次原因密不可分。”陜西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李獻峰表示,“雖然扶貧領域違紀違規手段‘花樣繁多’,但案件鏈條一般並不長,也沒啥高深的、看不透的,之所以頻發,除了事前控制亟待完善,事後監督更需要加強。”

“上面九級風浪”,如何抵達基層?

太白縣等4個在陜西“零查處”縣區中排名倒數前十的縣區委書記上臺表態,“主席臺的燈光剛好打在他們臉上,顯得臉特別紅”

履新不到60天,楊政國收到份棘手的“見面禮”。

2016年3月20日,陜西省紀委召開全省查處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情況通報會,其中包括扶貧領域。任寶雞市紀委書記不久的楊政國“坐不住了”:138個“零查處”鎮街裏,寶雞佔36個,全省倒數第一;寶雞市12個縣區,9個存在鎮街“零查處”問題,其中4個在全省“零查處”縣區中排名倒數前十。

“下午開完會,我們在省委機關食堂吃工作餐,10分鐘匆匆吃完,立馬返回寶雞。”寶雞市紀委副書記鄧方向記者回憶,“連夜緊急召開市紀委常委會,結束時已是淩晨1點。”

是什麼令執紀監督人員如坐針氈?是陜西紀檢系統獨特的“一竿子插到底”工作督查和統計制度。

陜西省紀委提出,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組織協調在省紀委,督促指導在市紀委,工作重心在縣紀委,而具體落實則在鎮街紀委。然而,兩個問題擺在面前:

頭一個:“以前,我們紀檢系統就沒有對包括扶貧領域在內的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專項統計,‘兩眼一抹黑’,各級紀檢機關職能咋發揮?”李獻峰對記者直言不諱。

另一個:“省紀委的關注觸角、監管末端,以前最多也就到縣一級,離田間地頭何止八丈遠。”“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上級紀檢機關“鞭長莫及”的難題咋破解?

鋻於此,2015年7月,陜西省紀委出臺了“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督查和統計制度:統一制定了8張對於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查處情況的專項工作報表,由鎮街向縣區、市、省自下而上逐級填報,各級清楚掌握本級及下屬各級工作情況。也就是説,陜西省紀委直接掌握了各地市、107個縣區乃至全省所有1306個鄉鎮街辦紀委對於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具體查處情況,其中扶貧領域問題一個月一統計。

“省紀委直抵鎮街,既能通過統計數據掌握工作的量,也可以通過違紀事實和處理結果了解工作的質。”掌握著摞起來一人多高的鎮街一手材料,李獻峰面對記者“心裏有數”。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鎮街‘零查處’大面積存在?是基層辦案能力不足,還是擔心對地方‘聲譽’有影響?”楊政國帶隊走縣看鄉,主動到府問診,及時排查基層問題線索“零受理”、緊盯“零立案”,“對‘零查處’查明原因,屬於能力不足的支招破解,該配人配人,該調整調整;屬於履職缺失的,有問題發現不了是失職,發現問題不查辦是瀆職,該問責問責,該處分處分!”

同時,寶雞市委書記、市紀委書記對相關縣區的縣委書記、縣紀委書記也進行了約談,並以市委名義在寶雞市行政中心大會議室召開了全市縣區領導幹部大會,太白縣等4個在全省“零查處”縣區中排名倒數前十的縣區委書記上臺表態,“主席臺的燈光剛好打在他們臉上,顯得臉特別紅。”楊政國回憶當時的情景。

“一竿子插到底”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截至2016年10月,寶雞市全部鎮街全面消除“零查處”。據統計,2016年陜西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6728件、黨政紀處分8130人,佔全省紀檢機關查辦案件的比重較上年提高16.5個百分點,全省1306個鎮街紀委全部消除包括扶貧領域在內的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零查處”。

“夯實各級責任,壓力層層傳導,‘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法破解了縣鄉紀檢監察人員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這一基層執紀難題,讓鎮村群眾看得見實效、更有獲得感。”西安市紀委常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萬青平説。

一線不強不專,執紀前沿陣地如何“增強火力”?

自上而下加壓只是治標,自下而上提高辦案能力、完善辦案機制,才是治本之策。鄉鎮紀委查辦七成扶貧領域案件

陜西省紀委2015年的一組調研數字令人咋舌:全省39.1%的鄉鎮紀委書記兼任其他職務,56.3%的鄉鎮沒有配備紀檢專幹。

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前沿陣地就是鄉鎮紀委,一線隊伍不穩,人心力量分散,反腐咋能打勝仗?

鋻於此,2015年下半年以來,陜西省紀委督促各地推行鄉鎮紀委書記和幹部專職化,並利用“一竿子插到底”統計制度,直接掌握全省各鄉鎮紀委的幹部配備情況。

安康市率先配齊了全部140個鎮街專職紀委書記、紀檢專幹。渭南市委決定,全市5萬人以上鄉鎮配備5至7名專職紀檢幹部,5萬人以下鄉鎮配備3至5名專職紀檢幹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陜西97.8%的鄉鎮紀委書記、87.6%的副書記實現了專職化,鄉鎮街辦平均配備紀檢專幹1.2人。

破解基層執紀難,自上而下加壓只是治標,自下而上提高辦案能力、完善辦案機制,才是長效化查處扶貧領域腐敗的治本之策。

“縣人社局紀檢組長王剛,幾個月來堅持吃住在鎮機關,全力協助鎮紀委開展調查,一舉核實了4件6人的違紀問題,追繳資金16.7萬元。”咸陽市涇陽縣三渠鎮一位紀檢幹部向記者介紹。 

一年多來,涇陽縣紀委遴選縣人社局、交通局、住建局等各部門富有經驗的紀檢幹部,“下派”到三渠鎮、永樂鎮等問題較集中的重點鄉鎮,形成查辦案件的合力,培養鍛鍊當地的紀檢幹部,“為查處曹家村灣子組組長腐敗案件,王剛帶我們先後做了53份調查筆錄,取證能力之強,令咱鄉鎮紀檢幹部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據了解,陜西實行縣鄉紀檢幹部“上挂下派”和紀律審查業務培訓制度。截至目前,陜西省已累計培訓基層紀檢幹部36653人次,鄉鎮紀委“上挂”764人,市縣紀委“下派”538人。

隨著內生動力被激發,基層紀委愈發敢於亮劍碰硬:2016年,全省查處的1225起扶貧領域問題中,鄉鎮紀委就查處了870起,佔比高達71%。

“從執紀監督者的角度講,也要發揮扶貧職能部門的專業優勢,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萬青平對記者表示。陜西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業已分工聯繫了各地市和發改、財政、民政、扶貧、國土、住建等省級扶貧24個職能部門,積極督促指導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線索的查處工作,建立問題線索及時移送機制,實現順暢移交。

在貧困人口占西安全市貧困人口40%的藍田縣,“我們與審計部門聯合,聘請了4家審計事務所,集中對全縣2012年至2015年度涉及扶貧專項資金的231個村進行掃描式審計,彌補了我們在財會專業上的不足,累計發現問題19起。”西安市藍田縣紀委常委劉江海告訴記者。

日前,陜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精準扶貧資金和項目審計監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將審計力量聚焦到扶貧項目和貧困人口上。

讓扶貧反腐工作走向常態,築牢制度“防火牆”,需要多方發力。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尹小俊呼籲,從源頭加以治理,強化村民自治組織建設,落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等事務公開和監督機制,相關職能部門落實惠民政策實施與廉潔風險防控同步進行,對扶貧領域腐敗問題強化事前控制十分必要。

基層熟人社會,執紀咋破“人情關”?

“空降”生面孔,交叉辦案,排除干擾,杜絕大案辦小、小案辦了。“寧挨事前罵,不要事後哭,別讓基層幹部的小過鑄成大錯”

2016年11月,一條關於孫家垣村村民小組組長黃永剛的舉報線索,令眉縣橫渠鎮紀委書記李超頗費思量。

費神並非案難查。

經查,黃永剛在為村民曹某辦理危房改造過程中,虛報套取補助資金1.2萬元,其中給曹某3000元,剩下9000元用於村組環境衛生整治。

案件鏈條短,問題不複雜,難就難在“人情關”。

村上個別幹部找到李超辦公室,東拉西扯一番,臨走才吐出要緊話:“看在村上穩定的大局上,書記老哥,您千萬高抬貴手,簡單一查,事實弄清楚,回去我一定好好教育他,再不給您添亂!”

不少親戚朋友也格外“關心”李超,甚至大半夜打來電話,“聽人家説,黃永剛人挺不錯,工作也賣力,再説還不是為了公家的事兒,錢又沒揣進個人腰包……”

李超所在的橫渠鎮,南倚秦嶺,北臨渭水,因千年前宋代著名理學家張載曾在此創辦橫渠書院而得名,和陜西很多“上了年頭”的鄉鎮一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鄉土熟人社會,有一張千絲萬縷的人情關係網路。

“鄉鎮幹部算不上官,群眾叫你‘泥腿子’。”一句話,眉縣紀委書記戴慧萍向記者道出了基層紀檢監察人員執紀監督的難處。

鄉鎮幹部早晚與村幹部、群眾打照面兒,工作生活“抬頭不見低頭見”,沾親帶故的不少。作為距離群眾最近、查辦問題關乎群眾利益最切身、增強群眾獲得感最直接的鄉鎮一級紀委,如何突破“人情關”?

靠的還是創新機制,陜西摸索出了既對症又鄉土味十足的“藥方”:

眉縣將鎮街紀委和縣級部門紀檢組織整合為6個辦案協作區,保證每個協作區有4到6名辦案人員,實行交叉辦案、基層全覆蓋,把生面孔“空降”過來,有效排除干擾,杜絕過去大案辦小、小案辦了現象,使成案率大幅提升。

最終,該案套取扶貧項目補助資金被悉數追回、上繳財政,村委會按照有關程式罷免了黃永剛的組長職務;同時,橫渠鎮紀委給予該村主任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還對鎮城建站工作人員把關不嚴問題進行了集體約談。

“不僅落實‘兩個責任’,扶貧職能部門對職責範圍內的違紀違法問題應發現而未發現,發現後不報告、不移送的,也應予以問責。”戴慧萍説。

截至目前,陜西已建立了452個基層辦案協作區,實現了對全省1306個鄉鎮街辦的全覆蓋。

“同時,堅持‘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執紀監督的時候也要區分違紀的情節和造成的後果影響,要讓幹部特別是鎮村基層幹部認識到不足、接受到教育,而不是一棍子打死。”陜西省紀委主要負責同志強調。

有一組典型案例值得關注:雙龍鎮、張灘鎮同屬安康市漢濱區,也同時被舉報在農村危房改造中存在問題並被查實,而在紀檢部門責任認定時卻形成兩種不同處理意見。

雙龍鎮對危房改造對象嚴格審核把關,但因申報時間緊,故未按規定程式進行確定,對鎮黨委書記、鎮長進行了誡勉談話;而張灘鎮在實施危房改造項目中履職不到位,未對對象認真審核把關,也未發現村上改變了項目資金用途,故對鎮黨委書記誡勉談話,給予鎮長行政記過處分,給予鎮原財政所長行政記大過處分。

2016年7月,陜西省委出臺《陜西省黨政幹部容錯糾錯辦法(試行)》,旨在營造銳意改革、勇於創新、敢於擔當、合理容錯的良好環境。“區分不同錯誤情形,進行恰當處理,既要取得良好的執紀綜合效果,更要激發廣大黨政幹部特別是鎮村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省紀委主要負責同志説。

既要懲前毖後,更要治病救人。眉縣紀委建立了回訪機制,李超先後三次找孫家垣村村組長、村主任、鎮城建站同志談心,看是否解決了認識上的問題。

“村上幹部一時想不通,説雖然套取了國家扶貧資金,但用於公務支出,個人也沒搞貪污,卻被‘小題大做’罷免了。”李超安排鎮紀委幹部與當事人反覆談心,學政策、解疙瘩,“後來村上幹部醒悟過來:國家扶貧資金就是‘高壓線’,一分錢都不能碰,敢碰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遲早把自己‘電死’。寧挨事前罵,不要事後哭,別讓基層幹部的小過鑄成大錯!”

治病救人,“治”得如何?

“村幹部大都性格爽直,藏不住事,心裏有疙瘩,一準寫臉上。”李超洞若觀火,“最近孫家垣村村主任來鎮上開會,見我在,一屁股坐進屋,也不客氣,一把摸過桌上的好煙先‘冒兩根’,然後就諞起村上明年的産業規劃。這不,心裏的疙瘩一解開,精氣神又來啦!”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吳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