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四千貧困戶 搬出窮窩窩(打贏脫貧攻堅戰)

摘要:在革命老區陜西銅川市耀州區,4486戶貧困戶正成為移民搬遷脫貧的受益者,告別窮山窩,走向新生活。

在革命老區陜西銅川市耀州區,4486戶貧困戶正成為移民搬遷脫貧的受益者,告別窮山窩,走向新生活。耀州區精準扶貧是怎樣實現的?貧困戶移民搬遷後,收入來源如何解決?請看記者的實地探訪。

耀州區位於關中北部渭北高原南緣。80多年前,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這裡創建了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為長征勝利做出重要貢獻。全區現有貧困人口7616戶22883人。其中,實施移民搬遷脫貧的有4486戶,佔近六成;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選房2203戶。

“為了讓老區的百姓也抓緊奔小康,耀州區把脫貧攻堅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一號工程和最大發展機遇。”耀州區委書記楊宏偉説。

找準窮症 對症下藥

移民搬遷挖窮根

2016年11月19日,天剛濛濛亮,照金鎮北梁村、楊山村、梨樹村、耀嶺村就熱鬧起來了。9輛中巴車依次排開,拉著該鎮首批搖號選房的160戶貧困群眾,來到耀州城區藥王山景區旁邊的五台集中安置區。

首批移民搬遷的五台集中安置區,戶型面積從50平方米到83平方米不等,水電路氣訊齊全,配套幼兒園、大眾浴池、商業服務、地下車庫等設施,距中小學校、醫院、銀行、高速入口、藥王山景區僅5分鐘路程。

抽得1號、第一個取得選房權的楊山村二組20多歲的周亞濤,特地從西安趕回來,替他生病的父親簽訂了選房協議,“6號樓16層,面積82.34平方米……”他父母原先居住的地方山大溝深,資訊閉塞,生活條件艱苦。這次父母搬到城裏住,周亞濤特別開心,既方便照顧多病的父母,也有時間幹自己的事業。

來自梨樹村的貧困戶馮巧雲,經過看房、抽號,這次第109個選房。夫妻倆和孩子,一起住在40多年前蓋起來的兩間破瓦房裏,以種植玉米和幹雜果為生。居住偏僻,環境閉塞,日子過得清貧黯淡,時常擔心有個大病小災,對於住新房更覺得遙不可及。馮巧雲一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分到了一套73平方米的房子。“這套保障房近11萬,光國家和區上的補助就有12萬多,自己不用花錢了,真是高興”,馮巧雲滿臉笑容。

精準扶貧怎樣才能精準?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力強不強,四看有無讀書郎,五看體殘和智障,六看有無家人長臥床。”耀州區扶貧局局長武增虎説,“在國家新一輪精準扶貧中,我們總結了‘六看’法,很實用。”

耀州區有26萬人,通過精準識別,確定了74個貧困村,貧困人口7616戶22883人。挨家挨戶摸底排查,扶貧工作人員發現一個規律:貧困的發生,往往是因為生存居住環境差造成的。耀州區國土資源局局長雷景豹告訴記者,這些地方大多人地矛盾突出、生態環境脆弱、地質災害多發、距城鎮和交通幹道較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難以延伸。“改善居住環境,成了全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破口”。

由此,耀州區確定移民搬遷脫貧4486戶13885人,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選房2203戶。其中,在城區選房1635戶,在其他安置點選房568戶,均一次性簽訂搬遷、就業、舊宅騰退三項協議。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50個安置點優化為22個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率先在全國啟動陜南避災扶貧移民搬遷,打造了移民搬遷的陜西模式。“十三五”期間,陜西省總結經驗,提出要跳出單純就搬遷論搬遷、為脫貧而搬遷的框框,以全新理念推進移民(脫貧)搬遷工作,提升了移民(脫貧)搬遷工程的引領性、聯動性和全局性。

耀州區也調整了工作思路,對移民搬遷戶重新精準摸排,修改了總體規劃,將原定的50多個移民搬遷點優化整合到了22個,注重進城入鎮、集中安置,目標是2018年全面遷入。

“新的集中安置區規劃一大特點就是突顯産業特色、文化特色和宜居性”,雷景豹説。

千年佛教聖地香山腳下的廟灣鎮瑤玉村,旅遊資源獨特。這片天外凈土,每到秋季,泛著陽光的紅葉與古樸建築渾然天成,如油畫般美麗。

美景加文化,耀州區開發建設了以佛教、養生文化為中心的“香山小鎮”,以照金香山景區旅遊帶動瑤玉村及周邊村民致富。

為了讓村民參與到景區發展中,耀州區在香山腳下蓋了近百戶鄉間別墅。兩層小樓,白色墻體,灰色屋頂,百平方米小院,洋溢著詩意的現代氣息。

一個多月過去了,村民吳富戰還沉浸在喬遷之喜中:“住了幾十年窯洞,當我走到37號樓前,連這新房的新式門鎖都不會開,住上新房的心情,跟當年結婚一樣高興。”

耀州區的其他安置區也各有特色。照金集中安置區依託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打造紅色旅遊名鎮;關莊集中安置區依託特色農産品,建立電商物流園,打造耀州特色農業及物流專業鎮;小丘鎮集中安置區建起了百里果業長廊,打造全國蘋果百強鎮……

這些新建成的集中安置區,或紅樓綠樹或白墻黛瓦,有青山、有綠水、有藍天、有鄉愁,有新鮮空氣、有詩情畫意。水電路訊熱、綠化、廣場、污水垃圾處理、教育、醫院、小劇場等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奠定了城鎮化的硬體基礎。

鼓勵搬遷 獎勵扶貧

致富有門短平快

安家立業,有了好的居住環境,還要有脫貧致富的産業。耀州區政府在上級補助金之外,對進城入鎮的搬遷戶分別獎勵20000元和15000元,所有移民搬遷戶在原籍的一切權益繼續享受,可通過土地流轉、託管、自主經營土地等方式經營農村土地承包權,獲取收益。政府對吸納貧困勞動力5人以上就業的企業,給予每人每年2400元獎勵;對帶動貧困戶從事種植、特色養殖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給予2萬至20萬元的獎勵。

在耀州區關莊鎮北窯村貧困戶鄧春倫的家裏,十幾個兔籠整整齊齊碼放在兔舍內,成年兔的平均體重已經達到了2公斤左右。“賣兔子已經掙了1000多元了。要不是摔傷住了幾個月醫院,兔子沒人管,收入會更多。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鄧春倫説。

為鄧春倫免費提供種兔的是宋少偉,一個80後創業者,堅守著“以養殖産業帶動鄉親們發家致富”的初心。他創辦了一家集肉兔養殖、種兔良種繁育、兔飼料制粒加工於一體的現代化特種畜牧業養殖企業。扶貧兔養殖點已經遍佈全區7個鎮、17個村,扶持發展肉兔養殖貧困戶238戶783人。

“苗祥欽目前共賣了200多只,收入將近4000元……”宋少偉指著“貧困戶養殖經濟效益表”展板介紹。從去年2月發種兔至今,這些貧困戶當中少則收入近千元,多則三四千,每戶或多或少都有收益。“按目前行情分析,每只種兔一年産仔6胎,每只兔年出欄商品肉兔40隻,每只按2.5公斤和當前市場價計算,每戶領養25隻兔子的貧困戶,平均每年可獲得5000元到8000元的肉兔收入。如果種兔在一個月之內有死亡的,公司將如數補償,儘量減輕貧困戶的損失,我們多承擔責任。”

養兔扶貧,讓宋少偉的肉兔養殖産業在耀州區“火”了起來。下一步,他打算帶動全市的貧困群眾也加入進來。他説:“相比于其他扶貧産業,肉兔養殖是一個‘短、平、快’可持續發展的産業,貧困戶很快就能見收益。希望讓更多貧困戶掌握這門致富技術,靠自己的雙手擺脫貧窮。”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吳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