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山村教師杜鎖娃 即使只有一名學生我也要堅守

摘要:開學第一週,2月間初春的暖陽斜照在華州區高塘鎮中心小學華臺教學點教室裏,講臺上一位年過五旬的男教師正在給台下唯一的學生祝陽陽大聲教讀,他也是這裡唯一的一名教師——杜鎖娃。

秦嶺深處,渭南華州區華臺山下,清晨,一間教室裏傳來渾厚的讀書聲:“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開學第一週,2月間初春的暖陽斜照在華州區高塘鎮中心小學華臺教學點教室裏,講臺上一位年過五旬的男教師正在給台下唯一的學生祝陽陽大聲教讀,他也是這裡唯一的一名教師——杜鎖娃。

學到知識,走出深山,一直是華臺子村村民們的最大願望。作為土生土長的華臺子人,杜鎖娃高中畢業毅然放棄了報考大學的機會。1980年的那個秋天,他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民辦教師,一幹就是37年。

“那會兒交通不便,我一般提前兩天動身,走70多裏的山路,跨過大大小小40余條河流。第一天趕天黑前落腳鎮上,第二天一早先去書店取了書再回學校。條件是艱苦了些,但是想到孩子們,心裏開心得很。”言語間,這個已然兩鬢斑白的鄉村教師露出欣慰的笑容。“1985年剛開春那會,秦嶺裏積雪很厚,我背書返回時,一腳沒踩穩,連人帶書滾進山谷,所幸被山腰的樹枝挂住,才有驚無險。雖然艱苦,可我從來不後悔。”

兩岔口小學是杜鎖娃待過環境最惡劣的地方。學校輻射兩個自然村,南北人家相距近20公里,群山連綿,人煙稀少,河道遍佈。近一半的學生上學要走十幾公里的山路,遇到雨雪天很多學生都只能留在家中。為此,杜鎖娃將學校給他的房間隔成兩間,砌了火炕和鍋灶,為離家遠的孩子提供食宿。“雖然教學之外還得給孩子們做飯,但是每天能看到他們一個不落地坐在教室裏上課,心裏踏實多了。”杜鎖娃説。

那時山裏人窮,經常有學生交不起書費和學費,杜鎖娃就給他們交上。對當時的杜鎖娃來説,那些錢幾乎是他兩三年的薪水。一門心思撲在學生身上的杜鎖娃與妻子更是聚少離多,妻子最終不堪忍受離家出走。加之民辦教師工資待遇低,條件差,同事們也相繼調走或者離開。然而這些變故卻從未改變杜鎖娃的心,他依然堅守三尺講臺。對他來説,孩子們是山裏的未來,只要學生在,未來就有希望。

2006年,杜鎖娃被調回華臺子教學點,然而因村裏適婚青年越來越少,學生人數逐年遞減,到2016年只剩祝陽陽一人。學生雖然少了,可杜鎖娃絲毫沒有放鬆,白天教授語文、數學、音樂、寫字、拼音、體育等多門課程,晚上住校看書、備課,成了全職老師。

“哪怕只有一個孩子,我也堅守下去,實現我的夢想,也完成孩子們的夢想。”杜鎖娃語氣堅定。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吳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