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南鄭:精準施策惠民生

摘要:趙培福家曾是雲峰寺村出了名的貧困戶,由於妻子多病,加之發展産業資金短缺,難以擺脫貧困。

“發展産業缺資金,有人幫忙來貸款;無錢建新居,有人給申請補貼。去年,在駐村幹部的幫扶下,我不僅養起了兩頭牛、兩頭豬、20多只雞,還務了3畝多茶園,建了新房。”立春時節,南鄭縣牟家壩鎮雲峰寺村1組60多歲的村民趙培福回顧脫貧歷程,感慨萬千。   

趙培福家曾是雲峰寺村出了名的貧困戶,由於妻子多病,加之發展産業資金短缺,難以擺脫貧困。去年,在鎮村幹部的精準幫扶下,有了自己的致富“産業”,全家遷進了新房,一舉摘掉了“貧困帽”。趙培福家脫貧只是該縣精準施策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南鄭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實際,鎖定貧困,精準施策,多點發力,共派出111個駐村工作隊,503名派駐幹部,11418名參與結對幫扶貧困戶。一年來,全縣共有9個貧困村退出,7361戶20908名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 

鋪就“幸福路” 從貧困群眾最迫切需求抓起 

為了確保脫貧對象精準,南鄭縣去年初就通過建檔立卡“回頭看”,共識別出貧困村111個、農村貧困人口2.56萬戶6.43萬人。為了能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差的現狀,該縣經過多方調研,決定先從群眾最迫切需求的道路抓起。 

“一眼望到屋,把你走得哭。”這是該縣福成鎮楠木樹村返鄉女青年李江英對回家陡峭山路的真實感受。 

楠木樹村,距縣城140公里,溝壑縱橫,經濟基礎薄弱,交通運輸滯後是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多年來,300余村民做夢都盼望著修條出山的“致富路”。 

去年開春,村兩委終於迎來了機遇,靠著結對包聯單位縣經貿局協調的近20萬元和村上省吃儉用多年積累的16萬元,村支書羅繼雲、村主任裴有文還自掏腰包各支援1萬元,這條設計長3公里,投資60多萬元的脫貧路在群眾的期盼中破土動工了。

“路修通了,我們的好日子就來了。”修路要砍掉70多歲的劉玉正老人3畝自有林,老人二話沒説,慷慨承諾。 

“只要能出上力,我們隨叫隨到。”3個村民組80多名群眾,自帶乾糧幫助搬運修路急需的物資,分文不取。歷時8個月,這條“斷頭路”打通了,群眾終於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一年來,南鄭縣優先建設“扶貧路”,提升“産業路”,打通“斷頭路”,構建“聯網路”,從改善貧困村、貧困戶生産生活條件入手,狠抓水、路、電、渠、房、醫等,全縣共實施貧困村各類項目240個,投入項目資金7500萬元;累計投入資金1.98億元,實施了貧困村道路建設項目50個,新建村組道路144.4公里;整合行業、部門各類資金21.7億元,集中用於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與此同時,該縣去年還與國開行達成8.6億元扶貧貸款協議,首批確定了164個項目,總投資3.09億元,已完成投資8800萬元;完成扶貧搬遷2850戶7657人,建成61個集中安置點;6.43萬貧困人口全部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 

培育“造血”産業 讓村村有産業戶戶有項目 

變“輸血”為“造血”,培育和壯大産業發展是確保貧困戶收入穩步增長的最有效方式。 

南鄭縣碑壩鎮松樹庵村岩上組貧困戶朱以學家,住在該村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全家5口人,以前種了8畝多玉米,只夠解決溫飽。每年喂上兩頭豬,一頭家裏吃,另一頭賣掉供兩個兒子上學。為減輕家裏負擔,沒等兒子畢業,就到山西、新疆等地打工。除了自己吃飯穿衣,兜裏所剩無幾。 

是甘於現狀,還是改變自己?倔強的老朱於是想換個活法,過上好日子,他要創業。 

“我還有雙手,身子骨也算硬朗,還沒到動不了的年齡。”老朱説著説著,還動了真格,去年,在村幹部的幫助下,他拿到了扶貧貼息貸款4萬餘元,引進40隻黃羊,當起了羊倌。讓老朱沒想到的是,30多只母羊很爭氣,雙胞胎一個接一個,羊群裏不停地“添丁”,現在羊群已擴大到110多只。 

朱以學説,有了穩定的産業發展,脫貧摘帽是遲早的事。 

據了解,去年以來,南鄭縣圍繞茶葉、生豬、蔬菜、烤煙、林特産業以及核桃、苗木花卉等後續産業作為全縣農業主導産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從資金投入、項目認定、銷售渠道等方面,優先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讓村村有産業、戶戶有項目。為小微企業、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貸款1.2億元,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産業提供資金保障;落實精準扶貧縣級配套資金3354萬元,專門用於貧困村的産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為46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解決貼息貸款2856萬元;8個鎮28個貧困村560戶貧困群眾依託發展烤煙實現脫貧增收,貧困人口戶均增收1.1萬元。依託發展茶葉産業,33個貧困村3050戶貧困群眾戶均增收3500元。養殖生豬、家畜2.3萬頭、家禽38萬羽,戶均增收840元。種植蔬菜、中藥材、苗木花卉2萬餘畝,戶均增收900余元。 

創業促就業 為貧困戶搭建好致富平臺 

貧困戶要想實現創業就業脫貧,除了充足的資金外,還需有一技在身,方可走遍天下。 

“我到過溫州、廣州,看過倉庫、送過快遞。”南鄭縣黎坪鎮瓦石溪村村民張瑩説,她一沒文憑,二沒技術,辛辛苦苦在外打拼好幾年,家裏貧窮依舊。然而隨著該縣黎坪景區的開發,讓外出務工的她也有了新想法。 

“在外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裏的土窩,東奔西走這麼多年,大好的機會沒想到就在身邊。”很快,在鎮村幹部的幫扶下,她參加了縣上的創業就業培訓,幹起了新的營生。 

“雞是自己養的,魚是河裏的,小菜是自家地裏的,火腿、熏鴨都是親手製作的。”張瑩説,她通過精準扶貧項目貸款,還購置了倣古式木製餐桌食具,編排了特色農家功能表,創辦了氧吧農家樂。第1個月營業額4萬多元,第3個月達到了9萬多元。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不少客人還成了回頭客。最近,張瑩與姐姐合作,投入30多萬元,新建的賓館也在爆竹聲中開業了。 

去年以來,南鄭縣按照“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思路,開展“雨露計劃”和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307場次,培訓貧困人口1.76萬人次;對自主創業就業的貧困戶資金優先扶持,全年落實扶貧金融貸款8200萬元,扶持1640戶貧困戶自主創業,扶持各類補助項目100個,企業主動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800個;對外出務工貧困戶優先提供就業崗位,主動與省內外企業對接,全縣貧困人口外出務工1.5萬人,有序輸出6000人,戶均增收1.8萬元,有1600戶貧困戶通過轉移就業實現了脫貧。 

近年來,該縣回鄉成功創業農民工4095人,創辦企業1075家,投資21.35億元,帶動18428人實現了就近就業,3892人實現脫貧致富,涌現出一大批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創業大戶。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吳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