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村講臺守望三十六載
摘要:師者,傳道授業;醫者,治病救人。教師和醫生備受尊重和敬仰。
師者,傳道授業;醫者,治病救人。教師和醫生都是因踏實工作、樂於奉獻而備受尊重和敬仰,被人們尊稱為“先生”。如今這兩種職業卻往往被人誤解,急需來自社會的理解和支援。本報從今天起開設《為“先生”點讚》專欄,宣傳報道我省優秀教師和醫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講述他們誨人不倦、精誠仁愛的工作與生活,傳播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
在旬陽縣白柳鎮的深山裏,有一所張坪完全小學。學校距離最近的白柳鎮集鎮有60公里,全校滿打滿算只有128名學生和10名教職工,高明武就在這所小學教書。
今年是他紮根山區從教的第36個年頭。
1981年剛從安康師範學校畢業的高明武,懷著“紮根山區、勵志奉獻”的激情,回到了家鄉白柳鎮張坪鄉,他先後在張坪學區的三個教學點工作了十年。那時工作條件異常艱苦、生活清貧。高明武的家和學校相距60多裏,全是崎嶇不平的羊腸小路,窄處只能容一人側身通過,星期六他回到家已是繁星滿天,星期天清早就得背著乾糧、米麵、油鹽醬醋趕往學校。
1985年,高明武的好幾位同事都辭職下海了,有的開上了拖拉機、有的辦起了小賣部,一天可收入五六十元,而他一月只有三十八元五角的工資。面對拮據的生活,高明武也曾動搖過、猶豫過,但一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充滿期待、渴求知識的眼睛,最終他還是選擇留了下來。
因為高明武愛這份職業,愛這片土地,也愛他的學生。他深深地明白,這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卻孕育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決定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他要讓這些大山裏的孩子學到知識,將來走出大山,改變人生、為國家作貢獻!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張坪學區的學生不斷減少,很多同事都進城進鎮了,可高明武卻從來沒提過調動工作的要求。他説:“這裡還有一百多個孩子,他們需要我,我不能走也不會走。”
偏遠山區,生源分散,學生大部分是寄宿生,高明武就吃住在學校,以校為家,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汛期下雨路滑,河溝漲水時,高明武則涉水過河把學生分批送回家,學生冷了他就生火取暖,學生病了他會及時地尋醫就診。他無微不至,用愛心滋潤每個學生。
2012年,班上一名學生的父親突然去世,孩子面臨失學,怎麼辦?高明武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不能讓孩子失學,他一邊聯繫社會力量尋求援助,一邊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給予關愛,為學生購買學習用具、用書和生活用品,和其談心,疏導心理壓力。後來在多方關心下,這名學生終於得到了旬陽籍在廣州創業的大學生“上學啦”愛心團隊的資助,解決了從小學直至大學的上學之憂,高明武這才放了心。
高明武時常對家長們説:“你的孩子,我的學生,你親我更愛!”
2014年,班上有一名姓趙的學生,紀律散漫,作業常常不完成,常與同學鬧矛盾,欺負小同學。雖然多次教育,但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高明武就試著尋找他身上的優點,比如,愛勞動,每次他總是特別積極,幹得起勁,另外,他還十分有禮貌,每次見到老師遠遠就笑著打招呼。於是高明武就特別留意他,一發現他做好事,就及時表揚,然後才微笑著對他説:“今天作業完成了嗎?我要檢查的啊!”隨時隨地,用讚賞和微笑去鼓勵他。經過高明武的努力,這個學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與同學的關係也好了。
日月如梭,時間一晃就是幾十年,如今,高明武已55歲了。他清貧卻不埋怨,平凡卻不自棄,誨人不倦卻心甘情願。如今快要告別講臺了,高明武説他還要繼續堅守,站好最後一班崗。
來源:sxdaily.com.cn 責任編輯:尚偲
(原標題:在山村講臺守望三十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