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今年陜西省農業供給側改革解決這四個問題

摘要:近幾年,我省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是低水準供給與高水準需求不匹配,導致農産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t01949cb88b7ef7c2ce

目前,我省和全國一樣,農業農村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供給側出現問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今年我省“三農”工作的主線。2月7日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透露,今年我省將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著力提高農業生産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核心發展能力,增強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産率,以解決“生産什麼、為誰生産、怎樣生産、讓誰受益”這四大問題。

1、生産什麼?

近幾年,我省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是低水準供給與高水準需求不匹配,導致農産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從供給側入手,滿足消費者多樣性、安全性、個性化需求,優化農業結構,實現農産品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中高水準供需平衡躍升。

穩定糧食生産。在穩定總産、提高單産上下功夫,繼續建設好關中優質小麥生産基地,提升渭北旱地小麥産量,保持陜南水稻面積,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集中力量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發展優勢特色産業。對於我省具有特色優勢、市場前景的蘋果、獼猴桃、茶葉、核桃、紅棗、油用牡丹等産業,要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讓特色更特、優勢更優、名片更靚。把“北羊、南豬、關中奶畜”做成大産業,把雜糧雜豆、蔬菜瓜果等土特産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新産業。

推進生態産業發展。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機遇,抓住國家支援水系綜合治理機遇,做好發展苗木花卉業、水系綜合治理這兩件事。

2、為誰生産?

簡單地説,就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産什麼,什麼效益高,就幹什麼,讓市場在農業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抓好農産品品質安全。嚴格落實農産品品質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追溯體系,強化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堅持嚴管重罰,讓以身試法、鋌而走險者感到怕、感到疼。

抓好“四品”提升。“四品”即品相、品質、品位、品牌。陜西農業,缺的不是“大路貨”,缺的是品牌,特別是知名品牌。下一步,我省將下大力氣培育一批全國叫得響、全球有影響的品牌,讓越來越多“農”字號陜西品牌、陜西名牌走向國內外大市場。

抓好綠色生産。順應群眾關切,不斷增強綠色優質農産品的供給和生態産品供給,嚴格控制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力爭到2020年,把我省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肥、農藥實現減量化,農田廢舊地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3、怎樣生産?

始終堅持品質興農,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拓展農業發展功能,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産率,讓提高品質和效益貫穿到農業生産的每一個環節。

促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繼續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加快形成産地初加工與精深加工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格局;鼓勵農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向二産、三産進軍。

培育新産業新業態。我省在鄉村旅遊上起步較早,效果較好。下一步,要注意在特色開發上下功夫,讓城裏人感受到有景可看、有味可品、有物可購、有情可寄,同時要把鄉村旅遊與養生養老、休閒度假、保健療養等結合起來。電子商務要加強電商人才培育,加大鄉村物流建設,加快“快遞下鄉”工程,加速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

支援農民創業創新。把加快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作為當務之急,大規模培訓農民。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他們成為具有較強職業頭腦、田間知識、國際眼光、一流農業發展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4、讓誰受益?

能否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是檢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無論“三農”工作面臨多大困難和挑戰,加快農民增收這個主題不能變。

抓好“三權分置”。推動這項改革的關鍵是讓農民土地經營權財産化,給予農民對土地經營更多的處置權,讓農民有穩定的經營預期,放心進行長期投資。目前,確權登記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注重成果運用,完善依法、自願、有償推動土地流轉的具體辦法。

抓好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今年,全省每個市都要選擇1到2個重點縣區進行試點,每個縣區要選擇2到3個不同類型的村開展試點。

抓好農村金融服務。資金短缺是農業農村發展最大的“攔路虎”,要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援手下鄉,同時扶持本土金融組織快速成長。目前,我省合作社信用試點和農民資金互助協會等做法都很有效,今年要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讓更多農民受益。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尚偲

(原標題:今年陜西省農業供給側改革解決這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