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打造農業小型經營的升級版

供需不匹配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農業中的供需不匹配主要體現在部分人對高品質農産品的需求日益強烈與高品質農産品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國農業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種改革的核心在於中國農業生産既要重視量的增加,又要重視質的提高,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同時提高農産品品質,增加高品質農産品供給。這就要求我們適當調整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思路。

近年來,我國主要是通過推進農地經營權的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的技術水準。由此,中國農業現代化有了明顯的進展。但是,對於高品質農産品的供給,規模經營主體存在明顯困難。首先,規模農業經營主體最擅長的是標準化作業,大規模使用機械作業,並利用生化技術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産量,增加利潤。但是高品質農産品往往需要個性化生産,需要更多運用生態技術和付出較多勞動。其次,即便規模農業經營主體生産高品質農産品,銷售時也可能遇到信任難題。規模農業經營主體由於産量大,必須通過一般市場進行銷售,面對的是非特定的普通消費者。而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農産品特別是鮮活農産品的品質高低,所以很難對這些商家的農産品品質産生真正的信任,往往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低品質的農産品完全可能憑藉低廉的價格擊敗高品質農産品,最終使生産高品質農産品的規模經營主體無利可圖。基於規模農業經營主體在提供高品質農産品問題上的困難,打造農業小型經營的升級版——核心是推行精緻農業,或許是提供高品質農産品的一條可取途徑。

眾所週知,世界農業現代化有兩條基本路徑,一條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規模經營主導的農業現代化路徑,一條是以日本、南韓和我國台灣地區為代表的組織化現代小型農業主導的路徑。日本、南韓和我國台灣地區在維持小型農業經濟主導的前提下,通過推進合作,既提升農業技術,又增強農業經營者在市場上的地位,走出了不同於歐美的農業現代化路徑,其中,我國台灣地區的精緻農業更是享譽世界。這樣的路徑值得借鑒: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保留一批小型經營的農業,並將其逐漸發展成現代化的精緻農業。這種精緻農業應當具有如下特徵:

其一,産品的高品質性。精緻農業應該主要生産高品質的農産品,針對的消費者是中高端人群,才可能以較小的規模實現較大的價值,解決我國目前高品質農産品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

其二,銷售對象的特定性。與一般農産品主要通過一般市場渠道銷售不同,精緻農業生産的高品質農産品的銷售應該主要通過特定渠道,通過農戶與市民家庭的直接對接,省去所有中間環節。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農戶得到更大的利潤,另一方面還可以在生産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高度的信任關係,從而徹底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使高品質農産品能售出應有的價格。

其三,經營的組織性。組織化是現代精緻農業與傳統農業小型化經營的主要區別。精緻農業首先一定是現代農業,必須實現組織化運轉。通過農戶之間組織化的合作,可以提高技術和節約成本。精緻農業在生産方面可能更傾向於個性化,但在種子供給、基礎設施維護、産品銷售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間,特別是銷售的運輸環節。農戶單獨運輸必定會導致成本高昂,而如果進行合作,一個合作組織內的農戶與城市居民小區的家庭對接,則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實現農戶利潤的最大化。

精緻農業的發展,無須借助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只要在現有規模下稍微擴大,在農戶之間簡單自發流轉即可實現。這樣的流轉方式還往往有利於降低農業的經營成本,因為從目前來看,發展規模農業經營主體所需的土地流轉一般只能由政府或村集體主導,由於流轉期限較長,農戶無法隨時回收土地經營權,往往要求較高的土地租金,當前租金普遍在1000元/畝/年,這其實極大地推高了農業經營成本。而農戶之間自發的土地流轉,由於其經營權可以隨時回收,土地租金往往極低,很多時候甚至無須租金。所以,如果能將土地適當整理,實現成片經營,經營成本會明顯低於規模農業,也將進一步提升農戶的利潤空間。另外,一定數量精緻農業的存在,還有利於解決農村的空心化、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問題,使農村能夠維持其社會穩定器的功能。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