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赤腳”教授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灰白的頭髮、黝黑的皮膚、矮小的身材、粗糙的雙手、濃重的方言……如果在中國西北農村的果園裏遇到61歲的李丙智,你一定不會想到他是一位發表過25部專著的資深大學教授。
隆冬時節的午後,紛紛颺颺的雪花飄落在位於陜西西部的寶雞市千陽縣。李丙智喊上同事李高潮,冒著風雪從他工作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寶雞千陽蘋果試驗示範站出發,去走訪三合村44歲的貧困戶景彥榮。
“李老師,今年啥品種更適合市場?”
“行距3米5,株距1米。你家這6畝地是老果園,今年在枝長、密度和品種上再做一些調整才有好收益。”
一個大學教授和一個農民,因為“精準扶貧”的蘋果話題,在風雪天的地頭熱切地聊個沒完。
“我很樂意將科研成果這樣零距離傳授給農民,幫助農民脫貧是我們的職責。”從2012年開始,李丙智擔任千陽蘋果試驗示範站首席專家,重點進行蘋果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的示範推廣。他每年有近300天的時間呆在千陽,妻子這兩年也來到千陽,支援李丙智全身心投入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
蘋果試驗示範站有另外一個名稱,叫“田間大學”。作為示範站的首席專家,李丙智帶領團隊組建的這所“田間大學”,2016年組織了30多場次的培訓,給當地8000多農民送去“新手藝”。
景彥榮的妻子喬秀英就從“田間大學”拿到了中級專業技術證書,李丙智笑稱:“你這就算是大學畢業了。”而喬秀英則有些羞澀地説:“你是我們大家的老師。”
剛剛過去的2016年,對這個千陽縣的貧困家庭來説非同尋常:家裏的蘋果産量從過去的每畝1000多斤提升到現在的4000多斤,一年能帶來近5萬元的收入;通過兩個孩子的參與,夫婦倆第一次“觸網”,將自家的蘋果賣到了四川、湖南、山東等地。
“教授到田頭,博士走鄉間”成為中國西北農村新景象。如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結合陜西及西北區域農業主導産業發展需要,建立了蘋果、紅棗、甜瓜、核桃等25個試驗示範站和40個示範基地,在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陜西省清澗縣雙廟河鄉棗農惠國海和白水縣林皋鎮可仙村果農曹謝虎是試驗站指導的科技戶,在試驗站專家的幫助下其生産水準不斷提高,收入連年穩步提升,成為當地有名的“土專家”。
在千陽縣南寨鎮南寨村,由鎮村共同投資建設的80畝矮砧蘋果示範園已平整好土地,搭好了苗木架,村裏70多家貧困戶每戶出資2000元就可以認領1畝地。在示範站的指導下,來年果園就可以挂果創收。
“精準扶貧需要投資少,見效快的項目。”李丙智説,“今年,我們要在苗木培育上下功夫,可以幫助農民把每畝投入成本減少一半。”
因為“田間大學”的技術支援,近幾年來千陽縣吸引了陜西海升、陜西華聖果業等7家大型涉農企業投資,並吸引了50多名全國各地的碩士、博士畢業生投身這裡就業和創業。(完)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