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2016年八大食品安全熱點

 2017年1月6日,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公佈了2016年八大食品安全熱點,並邀請權威專家解讀。它們分別是:

  澳洲進口奶粉吊銷許可證。2016年11月,澳大利亞百年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維愛佳乳業被暫停在華註冊資格,成為當年第二家澳洲被暫停入華的乳製品企業。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任發政:2016年乳製品熱點事件中,進口問題反倒很多,主要是酸度超標、標簽不合格等。對比來看,我國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99.75%,保持在較高水準,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原料乳安全、黴菌毒素污染、獸藥及農藥殘留等。

  玉米粉“被壯陽”。2016年4月,有報道稱,不法分子將“偉哥”主要成分西地那非摻入玉米粉冒充保健食品。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教授金宗濂:西地那非不在保健食品允許使用的原料目錄內,加入到玉米粉中屬違法添加。目前,“壯陽”不在保健食品可標注的健康功能之列,一旦標注就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食品時要注意兩點:一看有沒有“藍帽子”及批准文號;二看説明書,自己是否為適宜人群。

  抗生素與獸藥殘留。2016年2月,復旦大學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79.6%的上海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21種抗生素中的一種或幾種。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秀梅:養殖業確實存在抗生素及獸藥使用不規範問題,這會影響到食品安全的前端。我國有明確的獸藥使用標準且與國際接軌,但需加強源頭風險的預防與控制。

  飲用水“氮氣門”傳言。2016年4月,南京市江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舉報,稱某品牌包裝飲用水添加氮氣且未標識,並懷疑為工業級氮氣,後經調查沒有違規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寶國:食品級的氮氣作為合法食品添加助劑,國家有安全標準進行監管,正規食品企業會按照相應規範嚴格管控原料生産過程和成品。在飲用水中使用氮氣,這是一種成熟工藝,因為它的安全性高,所以規定不需要標注殘留量。而且,食品級氮氣被廣泛應用於食品中,能有效防腐、延長保質期,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和食用。

  100%果汁配料表中含有純凈水。2016年7月,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在購買標稱“100%純果汁”時,發現其配料表中有純凈水,認為這是商家故意炒作概念。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胡小松:100%果汁的配料表中標注含水是正常的,消費者應正確理解。100%果汁確切的叫法是“復原果汁”,是先從果汁中除去一定比例的水分,將其變為濃縮果汁,便於保存和運輸。之後,再添加適量的水分,將其還原成與原果汁成分比例相同的飲品。通俗地講,就是濃縮果汁和水還原而成的果汁。採用濃縮果汁進行加水還原製作純果汁,已經是國際通用的加工工藝,在産品名稱上標注100%,是如實告知消費者內容物的果汁濃度。建議行業加強監管,保證生産企業將“100%果汁”復原成原果汁濃度;相關國家標準亟待制定,避免某些企業生産與其標稱果汁含量不符的飲品。

  “膠水牛排”引發關注。2016年12月,網上消息稱,澳洲肉類市場流入大量“重組牛排”“膠水牛排”,都是用“次品肉塊+肉膠”拼接的。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重組牛排”屬於調理肉製品,是用畜禽肉為主的原料經攪制或切割後加入添加劑,使用時需二次加熱的非即食類的肉製品,肉串、丸子類都屬於調理肉製品,這項技術在國外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了。此次事件中,諸多報道提及用次品肉塊、肉膠拼接為“重組牛排”,這容易使消費者誤解卡拉膠和“重組技術”。事實上,聲稱的“次品肉塊”其實是肉在上市前進行了分割或肉塊在修整過程中産生的碎肉,但絕不等同於劣質肉。“重組牛排”中使用的卡拉膠不等同於工業用膠,它是從海藻中提取的多糖類物質,只要在規定限量內使用,不存在食品安全風險。消費者在購買調理肉製品時應注意:一是看標簽,科學分辨,原切牛排會標注為生鮮肉,調理牛排則加了各種添加劑;二是充分加熱後再食用,因為加工週期越長,滋生微生物的幾率可能越高。

  剩下的兩大熱點分別為:央視曝光黑心作坊入駐網路外賣平臺引發的網路食品安全隱憂、因職業打假人盯上食品標簽引發的標簽是非。

  專家表示,保障公眾健康是網路食品監管的底線,必須構建規範嚴格的立法體系,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共治;企業應避免標簽漏洞,保護消費者權益。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李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