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用精彩藝術呈現歷史風雲

——看京劇《西安事變》

摘要: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過去有過電影、話劇等寫實的藝術門類的表現,如今國家京劇院以寫意的傳統文藝形式,挑起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重擔,開拓進取、轉化創新,經過近兩年的付出,反覆打磨,精益求精,甚至邊演邊改,終於在西安事變的發生地,成功地藝術再現了這一歷史事件。

1483555313947_1

 《西安事變》演齣劇照。王 建攝

前不久,第十一屆藝術節在西安舉辦,57部優秀劇目在這裡角逐10個名額的文華劇目大獎。筆者在這裡又一次觀看了反覆修改後的由國家京劇院演出的京劇《西安事變》。真是一遍拆洗一遍新,這次演出,和我在北京觀看時比較,無論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都有很大的提高。該劇在內容上,愛國主義的主旋律號角頻吹,貫穿始終;優秀的中華文化,卓越的中國京劇的各種美學元素,得到傳承和弘揚,從而受到專家和觀眾的熱烈讚揚。

“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過去有過電影、話劇等寫實的藝術門類的表現,如今國家京劇院以寫意的傳統文藝形式,挑起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重擔,開拓進取、轉化創新,經過近兩年的付出,反覆打磨,精益求精,甚至邊演邊改,終於在西安事變的發生地,成功地藝術再現了這一歷史事件。

以京劇的唱念做打舞,絲竹管弦鼓,生旦凈醜,四功五法等美學元素的獨特表現,反映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説實話是要攻堅克難的,並非輕而易舉,輕車熟路,但國家京劇院在各方面都有著引領中國傳統文藝形式的責任。故此,該劇的主創人員,無論編劇、導演、音樂、舞美都迎難而上,據説僅劇本便先後修改17次之多。磨刀不誤砍柴工。今日我們看到的京劇《西安事變》,在反映這一複雜多義的重大歷史事件時竟然得心應手,真實、凝練,托物言志,意境深遠。全劇通過各方鮮明的藝術形象,勾勒出西安事變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達到了歷史與藝術的統一。成功地塑造了張學良、周恩來、楊虎城以及蔣介石、宋美齡等歷史名人形象,定位準確,個性突出。對於張學良,把他從捉蔣的猶豫,到下定決心派兵捉蔣,再到保蔣生命,放蔣並護送回歸南京,這一心路歷程,思想脈絡,揭示得清清楚楚,歷歷在目;對於周恩來的革命氣質,幽默風趣的詩人品格,高度的鬥爭藝術,形神兼備,有血有肉;而對於蔣介石的奸詐多疑、色厲內荏、嘴不對心、冷酷無義,對楊虎城的快人快語、義重情濃、心無旁騖、一心殺蔣和宋美齡的腹有機樞、沉著冷靜等性格特徵,均展現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

話劇導演和京劇導演的親密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手法新穎又不出格,創新不失本體。場與場之間的推進,節奏明快簡練,乾淨順暢;調度變化得體,動靜安排順暢。音樂上,民族音樂和大型交響音樂的結合,氣魄大、樂感強,烘托氣氛,強烈雄渾,但又沒有淹沒民族音樂的氣魄。京胡的悅耳動聽,清脆美妙,依然卓然響徹,一枝獨秀。此外,舞臺美術以及燈光、服裝也多可圈可點,不搞奢靡之作,力爭節儉節約。

《西安事變》在演出陣容上,國家京劇院派出最優秀的演員參加,強強聯合,一批著名表演藝術家帶領一批優秀青年演員通力協作,使這臺演出既是頻現高水準,又充盈著青春的氣息。于魁智扮演的張學良,朱強扮演的周恩來,李勝素扮演的宋美齡,3位京劇表演藝術家,每個人都有一副高、寬、亮的好嗓子,充分發揮了京劇唱功的魅力。有嗓子又不賣弄,不為唱而唱,而是以唱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交流感情。唱腔設計,雖多有新腔,玲瓏剔透,一波三折,但心中有根,變化有本,所以,新老觀眾對這種激越高亢又悅耳動聽、變化有致卻不失本真的演唱,給予點讚。而兩個青年演員,工凈的王越扮演的蔣介石,另一個工架子花臉的胡濱,都有許多唱段,他們不僅有獨唱,而且和于魁智、李勝素等名家有很多快節奏的對唱。可以説功力悉敵,毫不示弱,説明這種以老帶新是培育新人的重要手段。而更年輕的青年演員朱虹扮演的楊虎城的夫人謝葆貞,呂耀瑤扮演的趙四小姐,也發揮了她們甜潤嘹亮的歌喉,演唱的唱段也給觀眾別樣的藝術享受。

這裡要特別提出的是幾位知名藝術家,無論于魁智、朱強還是李勝素,在京劇程式化的運用上,有所創新,有所發展,但這種新的程式化的創造,無論是手勢、步伐、眼神、動作都是從人物出發,從生活出發,不做作,不虛假,讓觀眾看著真實、地道、舒服,這是很不容易的。過去京劇演現代戲,常常是手沒地方擱,或亂動,或僵化,動作誇張失度,距離生活過遠。

當然,該劇也非盡善盡美,還有繼續提高的餘地,比如説在張學良內心世界的開掘上,還不盡如人意,這個人物是個複雜而多側面的人物,他在放蔣歸山作出自我犧牲的決定,特別是被判處終身囚禁之時,他內心的掙扎、痛苦、矛盾、徬徨等情緒,呈現得還比較簡單。但瑕不掩瑜,該劇獲得本屆政府獎——文華大獎,名實相符。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丹

(原標題:用精彩藝術呈現歷史風雲——看京劇《西安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