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商貿聞名,如今成為全國文明村——楊柳寺村:600年古村生機勃勃
俯瞰楊柳寺村。記者 孫耕 攝
數九寒天,走進平原縣前曹鎮楊柳寺村大集,人流熙熙攘攘,吆喝聲此起彼伏,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追溯楊柳寺村的歷史,距今已有600多年,古時的水井、農耕器具至今可見,商貿集市更是遠近聞名。如今,村莊環境更加宜居、産業更加興旺、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古村落煥發勃勃生機。
因寺移民建村商貿遠近聞名
在楊柳寺村鄉村記憶館,一件件老物件、一張張老照片,無聲地訴説著村子的發展歷程。
“建設鄉村記憶館得到了村民一致贊同,大家爭相把家裏老物件拿來集中展示,希望能更好地留住鄉愁、傳承文化。”楊柳寺村村委會副主任盧長濱説。
據《楊柳寺村志》記載,楊柳寺村的移民建村時間最早可以上溯至明永樂元年(1403年),因靠近寺院,院內栽有楊樹、柳樹各一棵,故名楊柳寺。早年這裡先有寺,後有村,寺院因民聚而香火旺盛。1912年,在原寺院遺址上建起村立初級小學,附近十幾個村的學生都來此就讀。
楊柳寺村商貿業十分繁榮,早在清代就是遠近聞名的商貿集市,本村村民經營商鋪的達十幾家,涉及百貨超市、農資銷售、食品加工、服裝、飯店、屠宰等,輻射周邊十幾裏。集市每逢農曆三、八交易,延續至今。
古村煥發新貌獲評全國文明村
行走在楊柳寺村,道路整潔乾淨,墻繪內容豐富多彩。“這幾年村裏發展很快,村內硬化了街道,環境更加優美,生活越來越好。”村民盧紀河不由豎起了大拇指。
近年來,楊柳寺村聚焦“凈綠亮美”壓茬推進,先後鋪修600余米村道,完成了100個旱廁改造,粉刷外墻1.2萬平方米,主要街道安裝LED路燈,栽植花木800余株,村貌煥然一新。
古村不但有了新貌,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村子先後建成手工作坊、戲臺、鄉村記憶館,還編輯出版了《楊柳寺村志》,進一步增強村民的歸屬感。”盧長濱説。該村還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完善紅白理事會制度,建起積分超市,制定出《積分超市積分兌換細則》10條,凡是村民參與村務管理、志願服務、建言獻策等行為,均可獲得一定積分,憑積分免費兌換相應生活用品,深受村民歡迎。
環境美村、文化興村,楊柳寺村一躍成為全市鄉村振興的示範和樣板,2017年獲評“省級文明村”,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村”。
聚焦強村富民增創發展活力
“前幾天,魯望公司有關負責人來調研,有意繼續擴大合作規模。”1月27日,談起未來的規劃,前曹鎮楊柳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玉龍説,“每畝地群眾保底收入1200元,現已足額發放,明年糧食出售還有分紅。”
農業自古是楊柳寺村的主導産業,在人多地少、土地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産值、拓寬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渠道成為強村富民最大的問題。2023年,楊柳寺專業合作社與平原縣魯望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採用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的模式,在提高土地收益的同時,村民還可以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實現多方共贏。同時,在村黨支部帶領下,群眾積極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新建冬暖式大棚,發展採摘觀光,拓寬致富路徑。“我承包了10個大棚,種植十多個品種的葡萄,既能通過電商銷售,又能發展採摘經濟。”村民王金銀説,“兜裏有錢了,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將堅持發揮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集聚政策資訊、農村資源和農業優勢條件,努力走出一條村集體、村民多方受益的新路子。”盧長濱説。(記者 王金剛 通訊員 董亞蕊 董思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