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兒一哼,油門一擰,山東日照五蓮縣潮河鎮農民安可法發動三輪車,來到最後一片即將收穫的蜜薯地。拔掉藤蔓輕刨幾下,一個個蜜薯便從顆粒感十足的沙土中露出真容。初冬的涼風裹著泥土氣息,在這座五蓮山腳下的小鎮氤氳著收穫的喜悅。
圖為農民安可法將蜜薯裝進網袋。新華社記者張鐘仁 攝
“我們鎮耕地不多,而且多是沙土地。以前村民們除了種糧也就種點花生、大豆,收入比較低。”潮河鎮副鎮長安蕓慧告訴記者,當地多數農戶曾經一年到頭掙不到1萬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近年來,潮河鎮結合當地沙地多等特點,引導農戶種茶、種蜜薯。政府設立專項資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載體,成立“茶葉+蜜薯”農旅示範片區,叩開了增收致富的大門。
眼下,茶葉的採摘季已過,蜜薯正處於收穫時節。當地蜜薯種植面積超過5200畝,以“煙薯25”為主要品種,採用覆膜、滴灌、微噴等現代精細化農業技術,錯季上市拉長銷售時間。在潮河鎮的蜜薯地裏,隨處可見飽滿紅潤的蜜薯“躺”在地壟上,被農民按個頭分級後,準備奔赴全國各地市場。
圖為正在等待轉運的蜜薯。新華社記者張鐘仁 攝
在魏家薯幹專業合作社的切片車間,十幾名女工戴著手套和帽子,係著圍裙,手拿小刀給剛剛洗凈的蜜薯削皮。“收完蜜薯就來合作社上班,手裏多了一份活,兜裏多了一份收入。”潮河鎮後魏家村村民郭宣娥説,她們13個人,一天能處理1萬多斤鮮薯。
為拉長産業鏈條,當地一些薯幹專業合作社還開發了功能薯幹、地瓜煎餅、地瓜面等新産品。“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同時也拓寬了銷路,讓蜜薯從季節性銷售轉向全年銷售,農民農閒時手裏有活幹、收入不斷檔。”魏家薯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彥説。
圖為村民在薯幹合作社內工作。 新華社記者張鐘仁 攝
村集體經濟也隨著産業的發展不斷壯大。記者了解到,當地薯幹專業合作社多數由黨支部領辦,村集體每年都有固定收入分紅,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由依賴“輸血”向自主“造血”的蛻變,村莊面貌也持續發生變化。小小的蜜薯甜在瓤裏,更甜在農民心頭。(記者張鐘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