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化浪潮下濟南人才的謀與破,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賦能人才高地建設新路徑
數字時代,數據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了“加快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數字化浪潮奔涌而來。
濟南堅持平臺思維、數據思維、系統思維,在全國首創覆蓋城市全域人才就業大數據平臺系統——“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系統性重塑人才治理、人才發展、人才就業服務的機制和模式,實現了對城市人才就業底層數據的跨部門整合、動態化分層分類盤點、工作形勢判斷數據化支撐、産才融合發展智慧化精準對接。
“就業資訊不對稱、人崗匹配不精確,崗位難尋、人才難覓,導致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難以深度融合。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重點建設了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以權威公信為根本,以精準匹配為核心,以便捷易用為關鍵,以公益安全為保障,開發崗位資訊、招聘服務、素質測評、政策推送、一網通辦、數據雲圖、人才地圖等七大模組,具有崗位歸集快捷高效、供需對接精準匹配、政策推送免申即享、市場聯動激發活力、數據賦能全程服務五大功能,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架起供需精準匹配的橋梁,以數字化轉型賦能人才就業工作高品質發展,為省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延學介紹。
一場以人才引領創新驅動、數據賦能高品質發展的創新實踐,在泉城加速展開。
數
頂層設計打破“數據壁壘”
夯實人才就業服務數字底座
完善數據資源體系是驅動數字化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創新數據要素開發機制,將數據資源轉化為“生産力”,深入推進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的數據高效流通,以數據整體協同提升公共服務整體效能。
全國首創的硬實力從何而來?
近年來,濟南加快支撐人才治理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部門間數據交換、業務協同,推動實現政務數據充分利用和有效增值。作為全國首創的全域化、一體化、智慧化人才大數據平臺,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以數據為核心要素,驅動人才就業工作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提升人才資源優化配置效率,創新拓展數智化服務場景應用,推動“四鏈融合”和高品質充分就業。
雲端引才
平臺在更高層面實現了人社、衛健、教育、住建等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匯聚了全市人口數據、社保繳費數據、人才業務數據和其他業務平臺數據。通過學信網、職業資格和專技證書系統等權威網站數據介面,進一步採集年齡、學歷、專業等全要素人才資訊,構建形成覆蓋全市人才人口資源1658.51萬的全鏡像人才“數據池”。
數據對接、自動鑒別、智慧分揀、歸類入庫……以人才身份證號為唯一識別碼,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建立了涵蓋數據標準與規範、數據採集、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分析與挖掘、數據運作維護及應用等全流程的數據治理體系,“去人工”化大數據處理模式,確保了數據結果的權威精準。姓名、學歷、單位、職稱……歷史上首次拉出全市人才全量資訊的“花名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濟南市人才總量突破269萬。
人才大數據的意義,不僅在於數據的規模,智慧應用才是關鍵。推動實質性人才大數據系統建設,才能構建對城市人才總體數據、底層數據、分類數據、動態數據的把握和分析能力。無疑,濟南市數據驅動人才就業服務已成為全國標桿,為優化城市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提供了數字基礎,蹚出了一條新路。
“提升數字化履職能力,必須深化政務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有序共用,在全局層面全量匯聚共用政務原始數據和關鍵數據,實現人才數據‘一本賬’管理,更好提升公共數據開放水準、釋放數據紅利。”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維國説。
濟南加快創新人才大數據場景應用,多個專項人才數據庫為政策優化調整、人才就業供需對接、人才公寓空間佈局、交通線路規劃等提供數據支撐,建成涵蓋260余萬人才的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技能證書等基礎證明材料電子證照庫,在人才工程申報、人才落戶、人才購房等領域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身份資格互認……在濟南,涵蓋人才引進、培育、評估、激勵等全生命週期閉環服務生態正逐步建立起來,濟南人才工作由重“量”向“量”“質”並重轉變。
産
聚力做好産才融合文章
大數據賦能供需精準對接
隨著我市四大主導支柱産業鏈式集群規模化發展崛起成勢,高能級的産業發展釋放出大量人才需求。
因為缺少統一開放的産才供需對接平臺,就業資訊不對稱、崗位供需不匹配一直是困擾産業發展和人才就業的兩個突出問題,産業鏈與人才鏈難以深度融合。為解決這些痛點堵點,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以權威公信為根本,以精準匹配為核心,以便捷易用為關鍵,以公益安全為保障,開發了“崗位資訊、招聘服務、素質測評、政策推送、一網通辦、數據雲圖、人才地圖”等模組,實現了“崗位歸集快捷高效、供需對接精準匹配、政策推送免申即享、市場聯動激發活力、數據賦能全程服務”五大功能,著力打通微就業、靈活就業、大學生精準對接渠道。
建立崗位資訊和求職資訊“雙歸集機制”,廣泛徵集全市重點産業、重點企業崗位需求和海內外求職者就業需求,匯聚市場化靈活用工平臺有關數據,整合形成崗位資訊庫和求職人員資訊庫,建成涵蓋數十萬供需資訊的“數據海洋”。
強化政府市場聯動合力。採用“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引入多家靈活用工平臺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入駐平臺,打造權威公信、統一開放、政企聯動的供需資訊發佈平臺,凝聚促産業發展和充分就業的社會合力。
供需資訊智慧匹配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深度運用自然語義分析、知識圖譜、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構建覆蓋標簽、偏好、能力等核心維度的智慧匹配模型,對職位需求資訊和求職資訊進行尋源篩選、智慧匹配、自動推薦、精準推送,實現了求職者簡歷與崗位資訊的雙向動態篩選、智慧對接匹配。
在“才聚泉城高校行”山東大學專場招聘會上,王瑞晶掏出手機掃描了招聘展板上的“濟南人才·就業雲聘e碼通”二維碼,本次前來招聘的企業和崗位一目了然。填寫基本資訊後,小程式直接推送來與他專業匹配的職位,不用再招聘現場一家家轉著找,非常方便。
集職位資訊發佈、個人簡歷投遞、崗位精準推送、政策智慧匹配等功能于一身的“濟南雲聘e碼通”,是濟南加快推進大數據技術在人才就業服務領域深度應用的“傑作”。依託平臺強大數據支撐,“濟南雲聘e碼通”精準繪製企業需求畫像和求職人才畫像,通過大數據運算,系統自動尋源篩選、智慧匹配、雙向推送求職招聘資訊和個性化人才政策,推動實現人崗互配和供需互動。“一機在手”即實現了供需雙方“一鍵掃碼登錄、招聘求職一鍵發佈、面試簽約一鍵完成、對接資訊一鍵統計、就業成效一鍵評估”,真正“讓人才少跑路、少花錢,企業得人才、得發展”。自今年上線以來,已有8228家用人單位、6.4萬求職者歸集入駐,為求職者精準推送崗位資訊2.4萬條,為用人單位智慧推送求職資訊1.44萬條,大提高了求職引才效率和成功率。
濟南缺什麼樣的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在哪,就去哪引才。依託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高校資訊庫、濟南學子庫,濟南超前佈局招才引智資源,線下搭建“才聚泉城常態化互動式招引平臺”,瞄準國內重點高校和創新資源集聚城市,常態化走出去開展校企合作、招才引智等系列活動。面向優勢特色專業、山東籍濟南籍人才集聚的城市和高校,實施“才聚泉城”名校行、城市行系列引才工程,開闢引才專線133條。在40所重點高校開展校園專場引才對接會;在全市50余所駐濟高校輪動舉辦“選擇濟南·共贏未來”就業雙選會,推出“招聘夜市”等特色招聘活動,提供崗位資訊58.78萬條。
“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創造性解決了當前就業環境中的痛點堵點問題,把數據優勢與人才資源更加有效地結合起來,轉化為資源優勢、産業優勢、發展優勢,讓人才資源開發更精準、更智慧,是一個打通就業工作中精準匹配關鍵環節的非常有意義的、引領性創新舉措。”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大數據和政策倣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一名對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給予了高度評價。
過去找工作,平臺多,但資訊真假難辨。作為政府主導建設的人才就業服務資訊化平臺,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具有商業平臺不可比擬的公益屬性,權威性更強、人性化服務更優、資訊更加安全,深受求職者、用人單位和第三方機構青睞,使用範圍越來越廣,用戶活躍度日益增高。
人才供需數據雲圖直接呈現人才對接和智慧匹配成效,實現對供給側資訊和需求側資訊的綜合分析,直觀呈現供需對比變化趨勢,動態分析研判人才流動和就業態勢,為全方位提高公共人才就業服務水準提供決策諮詢和數據支撐。
人
業務資源向人才聚集
重塑人才智慧服務模式
大數據最終要為“人”服務。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始終是服務的核心,無論是人才政策,還是服務模式,必須充分體現人才在政策制度設計、服務體系規劃、權益保障建設的目標導向。
濟南堅持用數字化推進人才服務平臺化、整合化、智慧化,建設全週期、全渠道、全景式人才服務數字化管理系統。建成集濟南人才網、濟南人才公眾號、濟南人才APP、“濟南雲聘e碼通”為一體的人才服務數字矩陣,開發了55個業務子系統,優化再造閉環式人才服務體系,實現人才服務革命性重塑、全方位賦能,推動從過去滿足規模化、基礎性的需求向滿足個性化、高品質的需求升級。
“濟南雲聘e碼通”集多功能于一體
“一網通辦”體現了服務的網路化、平臺化,而“會員制”則體現了服務的整合化、個性化。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升級了個人和單位會員中心,創新完善5大類32項單位會員服務和5大類33項個人會員服務,將人才服務業務聚集到會員賬號。“以前都是在網站上‘點來點去’找服務端口,現在登錄會員賬號後,就能在自己的頁面看到所有的服務事項,非常人性化。”剛剛申請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的孫亮説。每一個會員賬號就是一個服務終端,人才項目申報、人才政策兌現、人才分類認定……各種服務事項模組化管理、高度整合,讓服務真正圍著人才“轉”。
基於人才大數據,濟南在全國首創濟南人才電子信用檔案,構建了涵蓋10大類181項人才個人資訊的人才標簽體系,定時抓取、全量更新人才的智慧財産權、論文著作、榮譽稱號等專項數據及各類人才業務數據。通過人才電子信用檔案不同維度標簽互相關聯,繪製出準確率高、時效性強的人才“畫像”,可視化技術全景呈現人才來(在)濟的成長軌跡,多維度反映人才價值,數據成為人才最客觀的“記錄者”和衡量人才價值、城市活力的“評分標準”。
“我自己並沒有主動申報高層次人才生活和租房補貼,領取了濟南人才碼後,我不需要提供任何證明材料,只要確認一下社保卡金融區賬號,到時候補貼就直接打到了我的卡上,真是‘坐等’政策紅利‘到府’。”李偉是我市某資訊技術企業新入職的員工,按照我市人才政策,可以享受高層次人才生活和租房補貼,讓他體驗感升級的正是源自大數據對人才的精準“畫像”。
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推動了人才政策兌現流程再造,創出無形認證、政策找人、免申即享、免審即享等服務新模式。“我們充分運用智慧分析,按人才工程、補貼申報、綠色通道服務、市場化服務等多種維度,動態歸集、智慧解析各類人才政策,與人才成長軌跡節點動態關聯,針對人才發展不同階段需求,自動匹配、精準推送人才政策和服務,實現人才服務快速觸達。”市人才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李海波介紹,系統將人才自身標簽和政策標簽體系自動匹配,精準推送適合人才自身條件的政策,對於未就業人才,系統根據個人自身標簽,自動匹配並推送崗位,確保了優惠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目前,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碩博類)、高層次人才生活和租房補貼等實現“免申即享”,普惠性人才業務事項系統自動審核率達71%,精準推送政策400萬餘次,營造了最優體驗感的人才新生態。
大數據讓濟南人才服務越來越時尚,給人才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優惠。全國首創泉城人才服務金卡虛擬卡,實現了自動配發、掃碼認證、線上訴求,D類以上高層次人才一鍵掃碼可享受旅遊健身、交通出行等19大類綠色通道服務,E類以上高層次人才可憑碼享受娛樂觀影、商超購物等220項人才專屬市場服務。一系列人性化服務,讓人才感受到了濟南識才、用才、愛才、聚才的良苦用心。
城
探索數字濟南建設新路徑
助力城市發展能級躍升
“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治理、用數據創新”,揭示了數據驅動是數字政府的本質特徵之一。
近年來,濟南搶下數字化先手棋,堅持把加快打造“數字濟南”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濟南實踐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數字化智慧化對宏觀管理決策和市域整體治理的重要作用,確保數據賦能公共服務的實效性。
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充分發揮人才大數據獨特優勢,深入推進人才大數據在科學決策、資源配置、流程優化等多個維度的政策運用,實現了對城市人才數據的智慧整合、按需提取和多維呈現,拓展分析人才薪資結構、人才活躍度、流動狀況等關鍵指標,為城市人才工作形勢判斷和決策提供數據化支撐。
作為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探索實踐,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在動態監測人才流動、人才分佈、人才總量等人才隊伍資訊和靈活用工勞動力總量、工種需求、求職意向分佈等靈活就業資訊方面,發揮出了“威力”。通過大數據分析,全貌描繪人才就業工作態勢,賦能人才招引測評使用、靈活就業服務等決策環節,用數據驅動決策,為後續政策制定完善提供真實可靠依據。
大河湯湯,大城昂揚。城市發展呈現加速躍升態勢時,人才的支撐作用愈發重要。從“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的人才流動指標來看,濟南人才省外來源地主要為河北、黑龍江、河南、吉林、內蒙古等省份,省內來源地主要為泰安、德州、菏澤、濟寧等市;濟南人才流入量呈逐年遞增態勢,2018-2022年人才流入佔比分別為5.90%、6.06%、6.21%、6.25%、7.00%。從産業領域看,流入人才比例相對較高的是生物醫藥、電子商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力資本産業,流出人才比例相對較高的是電子商務産業、新城建産業、人力資本産業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
對城市而言,“人才”始終處於一個動態流動、發展變化的狀態,對城市人才總體估算、人才與經濟嵌合度把握、人才政策供給有效性評價以及城市人才資本存量估計等都是一項重大挑戰。“數字人才”不僅僅注重的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應用的創新,更強調升級重構城市人才工作體系、顯化兌現城市人才資本價值,為打造生態化、活躍化、智慧化的城市人才生態系統助力賦能。
2023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曉萍在現場聽取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情況彙報後,對平臺建設創新做法給予高度肯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才理論與技術研究室主任孫銳也給予高度評價:“濟南市在推進人才服務數字化方面先行先試,開展了積極且富有成效的探索,打造的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打通了大數據在人才服務領域的多效運用,實現了數據增值賦能,有力推動濟南人才管理服務工作邁入大數據時代。可以説,濟南市人才大數據建設和實際成效在全國處於領跑位置。”(濟南日報 記者:王曉菲 通訊員:毛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