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4月14日訊 揉面、上色、整型……不到三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小豬就做好了。
走進山東威海臨港區汪疃花餑餑培訓學校的製作間,撲面而來的是麵粉發酵的香氣,臨港區汪疃花餑餑麵食技藝協會技師周海寧正在操作臺前忙碌,製作著各式各樣的花餑餑。
周海寧是一名“90後”姑娘,在其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她不但愛上了花餑餑這門技藝,還不斷地學習進修,憑藉精湛的花餑餑技藝為人熟知。除了自己不斷拜師學藝精進技術,周海寧還熱心公益事業,成為了轄區婦女兒童的“花餑餑老師”。
為1000名婦女開展暖心課
“娜姐,最近店裏生意怎麼樣啊?”每隔一段時間,周海寧都會和已經開店的劉娜通電話,詢問最近生意和生活情況。
作為威海臨港區汪疃花餑餑麵食技藝協會技師的周海寧,幾乎每個月都會在培訓學校裏為轄區的農村婦女開展花餑餑強化培訓工作,不但教授她們基本的製作步驟,還為她們提供各種支援,幫助婦女提升就業創業技能。從2016年到現在,周海寧已經培訓了1000人左右,她們其中的很多人都成功開店或者找到工作,吃上了“花餑餑飯”。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來學校裏進行花餑餑學習的人越來越多,周海寧覺得自己的水準也要不斷地提升,才能更好地幫助前來“拜師”的人。
於是,周海寧不斷學習各式傳統花餑餑製作樣式,還主動前往山東藝術學院的培訓班進行學習。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在繼承傳統麵食技藝的同時,周海寧還根據年輕人的口味特點和花色需求,引入各式果蔬汁著色等新技術,研發出更適合年輕人口味的新配方。
經過努力,她所做的花餑餑得到五湖四海顧客的喜愛,極大地推動汪疃花餑餑銷售又上新臺階,帶動汪疃花餑餑成立遠近聞名的“香餑餑”。
為兒童插上傳承非遺的翅膀
膠東花餑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為了更好地宣傳和傳承這門技藝,周海寧加入“‘益’起‘童’行——汪疃鎮兒童青少年社會組織孵化增能服務項目”成為一名志願者,主要負責教授孩子們一些面點製作技藝,讓他們感受到非遺的樂趣。“我們小時候爸爸媽媽會在過年的時候自己做花餑餑,但是現在大家都以外面購買居多,我們開展這項服務就是為了能夠讓小朋友們能夠感受到這門技藝的魅力。”周海寧説。
“揉面、捏形,雙手快速搓出燕子圓乎乎的頭部,一刀切出燕子的‘剪刀尾’,兩下剪出翅膀,再用黑豆做眼睛,用梳子為燕身裝飾漂亮的線條,一個憨態可掬的燕子狀花餑餑就做好了。”活動當天,20多名小朋友在周海寧的指導下做出了自己的“小燕子”,個個憨態可掬,十分可愛。
“我要帶回家自己蒸著吃!”每次麵食活動都積極參與的汪疃小學學生王淑瑤迫不及待地拿著自己的成品向周海寧“炫耀”。
周海寧每次組織活動的主題都不一樣,除了小燕子,小朋友們在這裡還學會了大熊貓、八爪魚、小兔子等各種小動物的製作,製作完成後可以帶回家享用自己的成果,成功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參與活動。
除了麵食,周海寧對面塑技藝也頗有心得,在花餑餑培訓學校中有一面墻擺滿了周海寧製作的面塑,各種人物、花卉、動物、建築等等讓人眼花繚亂。
2021年“山東省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榮譽稱號、山東省“齊魯名吃”比賽一等獎、首屆全國魯菜名廚技能大賽銀獎……各種榮譽加身的周海寧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將手中的麵糰製作成各種形狀,組織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為花餑餑技藝的發揚不斷奮鬥。“我會盡我所能將花餑餑這門技藝傳承下去。”周海寧信誓旦旦地説。(劉華 通訊員 姜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