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4月13日訊 4月12日,棗莊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道中華·魯南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行項目”新聞發佈會,市委統戰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局局長王虎,市文化和旅遊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勇,臺兒莊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脈博,市委統戰部二科(民族科)科長趙猛出席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宣傳部新聞二科科長褚苗主持新聞發佈會。
王虎介紹,國家民委聯合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實施了“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並打造了“道中華”品牌,道中華之美,美中華之道,旨在探尋中華文明之來路,展示中華復興之將往。“道中華”既是一個讓各族群眾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學理方面品牌,也是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形象的外宣工作品牌。省民族宗教委結合山東實際,推出了“道中華·齊魯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行項目,通過旅行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親身感悟中華民族的含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棗莊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託優質特色資源,推出了“道中華·魯南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行項目,作為“道中華·齊魯行”項目的重要特色子品牌,並從點、線、面三個維度開發“道中華·魯南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行項目。
分類分層,著力打造教育實踐點
區分文化展陳、革命紀念、民族團結、教書育人、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類型,在市、縣兩級分層命名了21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實踐基地,形成了覆蓋全域的“1+2+X”教育實踐載體矩陣。
深化一個核心點。充分發揮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臺兒莊古城的示範引領作用,深入闡述運河文化在此積澱、大戰文化在此誕生、地域文化在此交匯的特殊意義,繼續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時代故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度嵌入到古城和紀念館的多個教學點,連點成線,為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更多平臺和載體,將其作為“道中華·魯南行”項目的起始原點。
培樹兩個支撐點。深入闡述具有棗莊元素為各民族共用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精心培樹魯班紀念館和中華石榴文化博覽園兩個基地,深挖魯班文化、石榴文化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影響,開設歷史文化教育、石榴盆景栽制、石榴茶炒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研學體驗課程,為社會各界和青少年學生搭建集歷史展示、技藝體驗、教育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實踐平臺。
發掘多個突破點。針對魯南地區地理相鄰、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區位特點,積極將體驗行項目向周邊地市延伸。將班墨文化、北辛文化、奚仲、孟嘗君、毛遂向北接壤孔孟文化,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體驗廊道,串聯運河支隊、鐵道遊擊隊、八路軍115師等革命資源向東與沂蒙革命老區連線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紅色記憶廊道。
融古鑄今,精心定制特色旅遊線
突出體驗性、趣味性、參與性,精心包裝紅色文化、運河文化、班墨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首批推出了4條精品旅遊線路。
“大戰記憶·紅色傳奇”——民族精神研學之旅。臺兒莊大捷聞名天下,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扭轉了戰場局面,臺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各民族、各階層的軍民團結抗戰的宏偉場面,是弘揚民族精神、開展愛國教育的生動教材。鐵道遊擊隊揮戈于百里鐵道線上,運用遊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戰鬥,飛虎隊捨身抗倭的壯舉,隨著土琵琶的悠揚廣為流傳。
“上臺走運·暢遊千年”——運河文化品悟之旅。“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悠悠流淌千年的古運河,滋養了璀璨如明珠的天下第一莊臺兒莊,一河漁火,十里歌聲,滿是水鄉風韻;與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交相輝映,遍是漁鄉風情。看不盡運河風景,説不盡千年風流,上臺走運,感受活著的運河!
“活態傳承·匠心棗莊”——非遺手造體驗之旅。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促進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用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對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塔六館·到訪班墨”——古滕文化探尋之旅。北辛文化發祥地、薛國故城所在地,造車始祖奚仲、招賢納士的孟嘗君、勇於自薦的毛遂等先賢名士在此涌現。科聖墨子和中國土木工匠始祖魯班的故事家喻戶曉。“一塔六館”博物館群,是古滕文化的重要縮影和集中體現。
內展外延,持續拓寬宣教影響面
提升大眾知曉面。舉行“道中華·魯南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行品牌發佈暨項目啟動儀式,重點宣傳推介首批定制旅遊線路,闡釋線路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不斷提高“道中華·魯南行”品牌文化傳播力和共同體意識引領力。
擴大社會覆蓋面。針對青少年、少數民族群眾、黨政領導幹部、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群體,採取動畫動漫、講堂講學、實景體驗等多種方式,設計一套精品課程,講好魯班文化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作用、講好石榴形象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的時代意義,深化“道中華·魯南行”項目內涵。
帶動各方參與面。進一步加強同宣傳、團委、發改、教育、文旅等部門的配合,發揮“民族團結號”公交專線、觀光車、搖櫓船等流動宣傳窗口作用,在“吃住行遊購娛”上下功夫,全方位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逐步實現體驗行項目市場化運作。(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