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我們要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工作上來。
在人大代表選舉投票站投下莊嚴神聖的一票,參加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走進基層立法聯繫點參與法律草案的起草、調研等環節,討論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本報今起推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現場”欄目,聚焦身邊的民主實踐,展現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場景。
人大代表實地調研——
深入訪民情 共同謀發展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下洼鎮
聽聞沾化俗語有二:一是“先有冬棗樹,後有沾化縣”,二是“房前屋後,三棵棗樹”。
沾化這片土地,土壤鹼性高,連最好活的白蠟樹也長不好,但種出來的冬棗,卻是赭紅光亮,甘甜多汁,還入選了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下洼鎮組織市、區、鎮三級人大代表深入調研,為冬棗産業發展出謀劃策。
1月25日上午,3名群眾代表來到下洼鎮,濱州市人大代表、沾化冬棗研究所所長于洪長熱情招呼,沏好茶水送上前,拿出紙筆,開門見山:“大夥兒有啥建議,儘管提,我都一一記下來。”
“俺就提一個合作社的事。”群眾代表于宗文沒推讓,“合作社是好事,統一管理,提高冬棗品質。但合作社還是數量少、規模小,一個村1000多個人,只有兩三個合作社,有些老百姓還沒加進去。”
“合作社裏效益咋樣?”于洪長問。
“我家2畝地大棚,去年賺了3萬多塊嘞!”于宗文説,“但還是得動員更多鄉親入社。打個比方,就説病蟲害,不統一打藥時間,單靠一家一戶是非常難防治的。俺這地塊剛治好,隔壁那塊地還沒治,蟲子又飛俺這地裏來了。”
“我在調研中也發現這個問題。有的鄉親沒入社,技術跟不上,種的果子品質有差距。長遠來看,可能影響咱沾化冬棗的牌子。”于洪長稍作停頓,“得讓合作社快速成長起來!大夥兒放心,我會儘快形成建議帶上去。”于洪長埋頭記下,討論繼續。
“依俺看,品牌保護很有必要。”村民代表于曰傑説話乾脆利落,“前幾天,村裏鄉親反映,有人找到府,問能不能從別的地方進大棗,貼上咱們的標簽。老鄉當時就拒絕了。”
“確實有這麼回事。咱是9月中旬摘下棗子,陸續上市。有的地方9月上旬就摘了,存在冷庫裏,等咱冬棗賣沒了,就拿出來賣,説是‘沾化冬棗’。可那棗又綠又不甜,砸咱們牌子。”于宗文也皺起眉頭。
“這個問題,先前有群眾向咱鎮裏的人大代表反映過了。代表已把建議逐級上報到市人大,市人大正準備下來調研呢。”于洪長轉向另一名村民代表于希國,“希國,你也講兩句唄!”
“光宣傳大棚好,可老百姓都用上了大棚,技術咋辦?”于希國説,“就拿最近來説,天冷了,氣溫咋調控?啥時候通風、放膜?于所長,你是行家,經驗豐富,能不能給俺們指導指導?”
“對!俺們村也有同樣問題。”于曰傑、于宗文二人頻頻點頭。
“行,大夥兒別急,我明天也獻獻醜,去給鄉親們講講咋種棗!”于洪長話音剛落,屋裏響起一陣笑聲。
本報記者 徐錦庚 李 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7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