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雙過億”的大省,今年年初又放大招,正式實施《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率先謀劃走出一條彰顯山東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規劃》圍繞深入推進智慧化、綠色化、均衡化、雙向化四個方向,明確了規劃任務和重點舉措,提出到2035年,我省城鎮化實現高品質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新型城鎮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智慧化,是大數據時代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方向。《規劃》將智慧城鎮化放在了首位,提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慧城市群。據了解,到2025年,智慧城鎮體系更加完善,交通、能源、市政等領域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全國領先,教育、醫療、文化、養老等領域數字惠民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各市和60%的縣(市、區)建成四星級以上新型智慧城市。
“只有築牢城鎮數字底座、健全智慧服務體系、提升精準智治能力、推動城鄉智慧協同,才能切實推進智慧城鎮化。”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春雷説。
《規劃》指出,要加大城鎮通信網路、基礎算力、智慧終端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城鎮公用設施智慧化升級,提升城鎮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軌道交通等設施設備動態感知和智慧化管理能力。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在教育、醫療、文體、出行、就業、社保、養老、救助等重點領域創新應用,推進城鎮醫療機構遠端醫療、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資訊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醫院之間診療數據共用,實現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醫學影像等的資訊共用和互認互通。
“我省將加快完善社區(村居)智慧服務體系,打造社區(村居)居民10分鐘智慧服務生活圈。加快老舊小區智慧化改造,2025年建成5000個左右的智慧社區(村居),2035年基本實現智慧社區(村居)全覆蓋。”李春雷介紹。
要想建設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美麗城鄉,必須紮實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綠色城鎮化方面,我省將從構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提升鄉村綠色低碳建設新水準、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新方式、探索建築低碳發展新途徑等8個方面著手,堅持先試先行,支援青島市開展國家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推動零碳園區、社區試點建設,開展綠色建造示範工程、綠色建材應用示範工程創建,以試點示範引領工作發展,為我省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生動鮮活的經驗和樣板。
均衡發展也是高品質城鎮化的應有之義。當前,我省城鎮化發展不夠協調,濟南、青島、淄博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均超過70%,最低的菏澤剛過50%;農村市政公用設施投資僅為城市的27%,城鄉道路、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差距較大。
“這些問題要求探索構建從失衡到均衡的發展路徑,推進東中西區域均衡、大中小城市協調、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胡薄説,我省將聚力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係,確保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地方生産總值增速、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到2035年,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1.8左右。
雙向城鎮化作為一個新概念被重點提出,又意味著什麼?雙向,即開放。《規劃》指出,要優化全方位開放佈局,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加快城鄉高品質融合發展,形成更多首創式、差異化、整合性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動國內國外、區域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産業協同發展。
我省將發揮內外迴圈樞紐功能,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南半島、中巴等國際經濟走廊建設,打造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加快外來人口融入城市,著力縮小戶籍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品質;建立現代化人口管理服務制度,加快建設電子證照和電子檔案,推進戶口、居民身份證辦理“無紙化”“免填單”,實現高頻事項全省通遷通辦。(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鶴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