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全媒+|這個冬季,泉城濟南首次出現“千泉競噴”
歲末年初,數九寒天。在“天下第一泉”濟南趵突泉景區內,火紅喜慶的燈籠洋溢著濃濃年味。一方清池中,三股泉水水涌若輪,傳出淙淙流水聲。“趵突騰空”“月牙飛瀑”“墨泉如沸”……今年這個冬季,從南到北、由東至西,綿延百餘公里的濟南各大泉群噴涌程度達到幾十年來最好水準,各大泉水景區吸引遊人爭相領略“千泉競噴”的壯麗美景。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三股泉水水涌若輪。(新華社記者朱崢 攝)
泉水叮咚響,一城山色秀。濟南南倚泰山、北跨黃河,素有“泉水甲天下”美譽。2021年9月最新公佈的《濟南市名泉名錄》顯示,目前全市名泉總數達到950處,其他散佈民間的小泉不計其數,堪稱“千泉之城”。
2021年,趵突泉地下水位達到30.18米,創196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泉水遺産處處長田曉東説,“千泉競噴”的勝景既有“天幫忙”因素,更是“人努力”的結果。近年來,濟南堅持綠色發展,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始終秉持“保泉優先”原則,通過加大生態修復、工程治理,全力保護泉水這個濟南之魂。
工程治理“精準補水”。近年來,濟南對錦繡川、錦陽川、錦雲川三川及其12條重要支流河流水系綜合治理,同時對興濟河、玉符河等河道進行生態治理,提高地下水滲漏能力;持續通過市區南部五庫連通和“攔、截、涵、蓄、滲”的徑流調控方式,改善泉水補給區整體水生態環境。
噴涌的濟南黑虎泉,泉水在寒冬裏呈現出水汽蒸騰的獨特景致。(新華社記者朱崢 攝)
重大項目“保水護泉”。作為交通擁堵城市,濟南從1988年首次提出修建軌道交通,直到2019年才在城市西部開通首條地鐵。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總工程師李虎説,30年持續進行軌道交通的保泉研究、科學論證、科研攻關及新技術應用,全力解決諸多技術難題,目的就是確保地鐵與泉水和諧共生。
在泉水敏感區周圍重點區段,濟南通過“繞行、避讓、升抬”等措施,確保泉水在地鐵線路周圍“有道可行”;臨近泉水敏感區的線路採用淺埋方式,控制結構埋深,為保泉“抬頭”。目前濟南已開通的3條地鐵每個車站均設有1-2個監測井,實時監測水位情況。監測顯示,沿線地下水位與周邊地區保持一致。
遊客在濟南白石泉邊觀賞。(新華社記者朱崢 攝)
時值冬日,“千泉之城”濟南多年來首次“千泉競噴”,不僅城中心趵突泉等四大泉群活力四射,東部的章丘百脈泉泉群,“水花四濺,百脈沸騰”;西邊的平陰縣洪范池泉群,“扈泉涌碧”躍然石澗;南部山區的袈裟泉泉群,“鐵袈裟”下水流潺潺……
“沒想到冬天還能看到‘趵突騰空’的美景,實在是不虛此行。”山西遊客孫桂麗帶著驚喜拍照留念。行走在繁華的泉城路,打開泉水直飲點的水龍頭,甘甜的泉水噴涌而出。在黑虎泉等取水點,不少人攜壺提桶接泉水飲用。
2021年濟南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將市民泉水直飲工程列為22件為民實事之一,建設完成了15個泉水直飲工程,惠及約6萬市民,預計到“十四五”末將有百萬市民“在家喝上泉水”。濟南水務集團董事長魏洪軍説,濟南在中心城區建成100多處泉水直飲點,實現泉水“先觀後用”。
雪後噴涌的濟南五蓮泉美不勝收。(新華社記者朱崢 攝)
漫步冬日的濟南護城河畔,兩岸依舊垂柳依依,植被錯落有致,棧道與水榭相伴的濕地景觀綺麗動人;遊走在曲水亭街,泉水在身旁潺潺流過,老街巷中的別致小店一間間排列,在繁華都市中為市民遊客打造出一片生態、一份優雅、一縷寧靜。
“近年來,濟南立足獨特的泉水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持續推進文旅融合,努力使泉水遊從季節性向四季性轉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市場推廣處處長劉榮耀説。
新華社記者楊守勇、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