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層留人難,山東建立基層職稱、直評直聘、新型職業農民等三項制度,目前已有1.9萬人獲得基層高級職稱,2萬餘名鄉鎮人員“直評”中高級職稱,2224名新型職業農民獲得職稱。這是記者從今天召開的全省人社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的。
此前,高鳳芹已在濟南市濟陽區曲堤鎮中級職稱對應崗位上工作了11年,2020年4月,她搭上了基層職稱“直評直聘”的快車,憑藉20年的基層工齡直接評上了副高級經濟師,“幹勁更足了,動力更強了!”我省針對長期在一線工作的基層人才專門建立“直評直聘”綠色通道,規定鄉鎮專業技術人才在基層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的,符合條件的可直接申報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評審通過即可聘用,2萬名像高鳳芹一樣的基層人才受益。很多基層人才反映:“這樣的好政策為基層人才辦了一件好事、實事,許多年輕同志有了盼頭,有利於穩定基層隊伍。”
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分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分為副高級和正高級),初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名稱依次為農民助理農藝師、農民農藝師、農民高級農藝師、農民正高級農藝師。新型職業農民職稱是技術水準和專業能力的標誌,不與崗位和聘用等硬性掛鉤。去年,我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一批“田秀才”“土專家”脫穎而出。
據了解,去年我省還動態調整職稱評價標準條件,制定修訂31個系列的評價標準。擴大衛生職稱“雙自主”改革試點,試點醫療衛生機構達到55家。開展工業網際網路、船舶與海洋工業裝備、智慧製造等特色專業職稱評價試點,引導人才投身“四新經濟”。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將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制定高校職稱自主評聘管理辦法,動態調整職稱標準條件。擴大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領域。鼓勵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探索開展新職業、新群體職稱評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