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蛟龍”“海龍”和“潛龍”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潛裝備體系在青島實現了“三龍聚首”。圖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在古鎮口融合區揚帆起航。
6月23日上午,省委召開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發展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謀劃部署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
會議總結了山東三年來經略海洋的巨大成就,同時吹響了山東向新一輪海洋發展衝刺的號角。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面向“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海洋強市的青島,被理所當然地賦予了更多“龍頭”牽引的使命,在山東下一步將著重發力的七個方面承擔著“排頭兵”的重任。
千帆競發,勢起如熾。青島,正在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積極創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打造海洋先行示範區的新征程中砥礪前行,奮力擘畫更加深邃的海洋發展藍圖。
要肩負更多使命擔當
海洋是資源富集的“聚寶盆”,是現代科技的“新戰場”,是新興産業的“策源地”,是連接五洲的“大通道”。經略海洋,既是山東、青島高品質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服務國家發展的需要。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這是總書記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也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發展海洋事業的高度重視。
山東肩負著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而青島則是重要的“助推器”。同年4月29日至30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在青島主持召開海洋領域專家學者座談會,並進行深入調研。隨後召開了海洋強省建設會議,就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山東海洋綜合優勢、努力建設海洋強省聽取意見建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他勉勵全體工作人員,“再接再厲,創造輝煌,為祖國為民族立新功。”
殷殷囑託,為山東、青島經略海洋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年來,海洋強省、海洋強市建設取得突出成效。2020年,山東海洋産業産值佔到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20%,佔到全國海洋總産值的近20%,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山東特色的海洋強省建設新模式、新路徑;而青島三年來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0.5%,2020年增速6.1%,佔全市GDP比重近三分之一。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新的起點,作為海洋強市的青島更應該拿出“舍我其誰”的氣勢,勇挑重擔,在海洋強省建設中展現青島擔當。山東印發的“十四五”規劃指出,要增強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支援青島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3日召開的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再次強調,青島要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勇擔經略海洋先鋒。
助推海洋強省建設“底氣十足”
青島勇擔經略海洋先鋒、勇當海洋強省發展龍頭不是“盲目自信”,恰是這座城市向海而生、因海而興的“底氣”。
海洋科技、海洋人才和長期積累形成的海洋産業基礎是山東在全國、全球競爭大格局中值得自豪的優勢,而青島是其中當之無愧的“排頭兵”。會議中,青島的幾張“王牌”更是被反覆提及。
會上總結了全省的海洋科研優勢。在這個領域,青島在全國範圍內可謂“獨領風騷”——擁有涉海科研機構26家,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字號”創新平臺;擁有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全職在青涉海院士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這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無疑是山東打造海洋強省的最強根基。
而海洋科研機構雲集、海洋人才薈萃,更是推動青島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噴涌勃發。全國海洋領域的國際領跑技術過半在青聚集,青島海洋科技創新綜合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無疑為全省經略海洋發展提供了創新保障和能力支撐。
基於北斗衛星成功實現6000米深海全水深大容量數據實時傳輸,使我國全球海洋定點定時觀測能力居於世界前列;“海燕X”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達到10619米,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會上,青島多項海洋科技成果被頻頻“點讚”。
僅“十三五”期間,青島便在海洋感測器、海洋深水鑽探、近海赤潮災害應急處置等重大關鍵技術領域頻繁取得突破,有14項成果斬獲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在青島的帶動引領下,全省海洋領域獲國家科技獎的項目在全國佔比達37%。
在青島,以海洋科技創新引領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趨勢銳不可當;與此同時,實現海洋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硬體”實力也在持續增強。以“蛟龍”“海龍”和“潛龍”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潛裝備體系在青島實現了“三龍聚首”;“東方紅3”、“藍海101”號、“深海一號”等一批先進科考船先後入列,為青島、山東乃至全國向深遠海“進發”提供了重要載體。
如果説海洋科技的領先讓青島傲然挺立在全球海洋創新的前沿,那麼海洋産業的發展則是建設海洋強市的“強大動能”。目前,青島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海洋産業體系,有20多個海洋産業門類在青島佈局,約佔全國海洋及相關産業大類七成以上。
海洋産業最直接的“承載者”就是海洋企業。近年來,青島培育了北船重工、中石油海洋工程、中海油海洋工程、明月海藻、聚大洋、魯海豐等一批海洋領域龍頭企業,明月海藻等企業在此次大會上被“點名錶揚”;海洋企業帶動産生了海洋工程建築、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遊、海洋科教管服、涉海設備製造等5個年産值過千億的海洋産業,以及海洋水産加工、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洋化工、涉海原材料製造等4個年産值過500億的海洋産業,鑄就海洋強省、海洋強市未來發展的基石。
探索更多海洋發展路徑
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省,既要發揮優勢以“揚長”,也要解決問題以“補短”。因此,在會議上,山東下大力氣進行了“自我剖析”,並強調要在推動陸海統籌、提升海洋科技實力、深化改革開放、打造海洋人才高地、深化海洋法治建設、守牢海洋安全底線、加強組織領導等七個方面下功夫、見實效。
這七方面內容中,不乏對青島提出要求、寄予厚望。例如,要重點加快青島國際航運服務示範區建設,構建以港興城、港産聯動、産城互融的港口樞紐經濟圈;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引領區,推動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入列,加快推進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建設……
肩負著經略海洋國家戰略、承擔著海洋強省建設戰略部署的青島,也在積極探索更多海洋發展路徑。此前,青島在機構改革中組建了海洋發展局,籌建了市委海洋發展委員會,以“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的佈局和氣勢,在全市發起了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海洋攻勢”。如今,青島正進一步“靶向”解決這些海洋發展的普遍問題,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謀劃大局、深度推進、更多作為。
青島依海而建、依港而興,港口是城市巨大的發展優勢,也是山東打造海洋強省必須用好的資源。當前,青島正在探索港口物流運輸、國際海事法律、海事仲裁、金融保險、産業發展等形成一個有機的聯合體,使青島港成為全球航運、貿易的重要空間節點。這無疑為山東向海圖強,建成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做出了“表率”。
經略海洋的核心是海洋産業,而海洋産業發展的核心是海洋項目。因此,青島把“雙招雙引”作為“第一戰場”,僅去年一年就引進了100多個涉海項目,總投資額近3000億元,同比增長49.6%,不僅給“十四五”期間全市海洋經濟産能的釋放打好了“提前量”,更是給全省海洋産業的發展“打了樣”。
對於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青島注重“內外兼修”。對內加快建設已有平臺,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青島海洋食品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院等平臺相繼投入使用,已籌建三年多時間的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今年投入使用;對外,積極引進外地科研機構,促進更多高端人才團隊和研發成果在青島集聚,帶動應用技術發展和産業化突破。目前,青島與清華大學聯合共建的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已完成註冊工作,首批3個擬落地項目正按程式申報省級科技創新重點項目;集聚天津大學青島海洋技術研究院等涉海研發機構30余家,眾多高精尖科研成果為産業化注入了新動能。
從近海走向深藍,依海而生的青島還在佈局更多前瞻性的深遠海産業規劃。組建中國深遠海開發和深海水下裝備研究機構,推動實現我國深遠海開發技術自主可控;建設國家深海基因庫,打造深海微生物採集、保存、研發和産業化的全産業鏈條,加快提高我國深海基因資源開發和産業化能力。
正如省委書記劉家義所説,山東最大的潛力仍然是海洋,最大的優勢仍然在海洋。山東作為海洋強省,在海洋強國建設中應當也必須作出更多貢獻。中央要求山東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青島在發展海洋經濟方面大有可為。
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麗……青島的海洋生態渲染了城市的底色,彰顯了這座城市宜居宜業宜遊的海洋特色。經略海洋,青島承載著國家、省委的厚望,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迫切。今年省兩會、全國兩會期間,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兩次就發展海洋經濟進行發言。最近的6月9日和11日,趙豪志到嶗山區和青島藍谷調研海洋經濟發展情況及主持召開青島市委海洋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時,再次強調加快建設現代海洋城市,指出青島海洋工作必須創一流、當排頭,走在最前面。要堅決扛牢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中的責任使命,加快建設更具引領示範作用的現代海洋城市。
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然吹響!以更高層次、更寬視野、更遠眼光經略海洋,青島必將肩負起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使命擔當,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奏響宏偉的藍色樂章。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