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渤海交匯處,散落著151座蒼翠如黛的島嶼,這就是被譽為“海上仙山”的長島。曾經,在無序開發中,長島一度變得斑駁陸離。黨的十八大以後,當地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決心走綠色發展之路。一位攝影師用他的鏡頭記錄下了長島的變遷。
“我這十年監控這幾隻鳥,它每年都來,礪鷸鳥有排他性,它佔領這個地方以後,它不讓別的鳥來。 別的鳥來了就攻擊它。5月1號孵化的,孵化3個小鳥都活了。 ”在長島,生態攝影師王成軍正在跟蹤拍攝一對蠣鷸鳥的繁殖。蠣鷸鳥,又叫“海喜鵲”,它對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我們熟悉的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説的就是這種倔強的鳥。近兩年,長島在全國率先啟動創建海洋類國家公園,王成軍成為這裡的攝影志願者。
王成軍説:“一個是環境的,一個是自然的,要積累大量的資料,比方説各種鳥類、海豹,長島到底有多少鳥? ”
長島位於渤海生態系統和黃海生態系統的交匯區,是我國最典型、最具國家代表性的溫帶海洋和海島生態系統類型。每年遷徙經過的候鳥330多種、120多萬隻,棲息海豹近400隻。
長島國家海洋公園管理中心主任于國旭説:“南北方向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國際候鳥主要遷徙通道,東西方向是西太平洋斑海豹和魚類的主要洄遊通道。”
而前些年80台風機遍佈在南北長山島、砣磯島、小黑山島,給鳥的遷徙帶來嚴重影響。對此,王成軍深有感觸。“風機一轉的時候,這個鳥就不敢落,在風機底下就能看到鳥的屍體,飛著飛著被風機纏住了,當時也很痛心。 ”
轉機出現在2017年,這一年,山東省委省政府要求長島把“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並積極爭創海洋類國家公園。長島風機拆除的步伐隨之加快。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專職副書記孫華君介紹説:“要經濟效益還是要生態效益,我必須堅決選擇後者,我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就把80台風機全部拆除,給鳥兒營造棲息的樂園,為子孫後代留下青山綠水。 ”
不僅是風機,被近岸養殖蠶食和污染的海岸線,也一度影響鳥類及海洋生物的棲息。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孫家村黨支部書記孫成偉説:“我們村13萬平方的育保苗廠,應該説要排十幾萬立方的海水,抽上來,又排到海裏去,基本上看到清水了,裏面還夾雜著殘余的餌料,還有一小部分藥物殘留。 ”
2018年6月,山東批復成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推進“山水林海城”系統保護修復。為了徹底斬斷養殖廢水直排入海,當地籌措資金7 億元,拆掉了86萬平方米育保苗場,使自然岸線佔比由38%提升到85%。如今在長島,海洋洄游動物和遷徙鳥類持續增多,長島境內發現的鳥類已佔全國鳥類種類的24.2%。
王成軍説:“帳篷支起了以後,鳥很多,今天上午看到了黃嘴白鷺啊、蠣鷸鳥啊,五六十隻鳥,現在還不走,陪我一上午。當地的人對它沒有説傷害,它就覺得很安全。就在那兒吃食,很悠閒。 ”(閃電新聞記者 宋京偉 伊力 煙臺臺 劉玉峰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