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前海風光。 劉 棟 攝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2018年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成功主持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後視察山東、視察青島,強調“要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品質發展新成就”。
殷殷囑託,為山東、青島發展錨定航向,激發出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奮鬥新征程的不竭動力。
三年來,青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高品質發展,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一座城”。
以創新發展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以協調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以開放發展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以共用發展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青島,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正向著高品質發展全速“進發”。
崇尚創新
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聚焦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青島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緊盯關鍵領域和前沿方向聚力突破——
青島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海洋,最大潛力在海洋。近年來,青島全面打好經略海洋攻勢,靶向海洋領域産業需求,加快推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攜手清華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共建海洋工程研發創新平臺,青島海洋科研優勢正持續轉化為産業優勢、發展優勢,向著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邁進。
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是青島科技賦能動能轉換和産業升級的爆破點。近年來,青島充分發揮工業門類齊全、製造業體系完備以及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獨特優勢,面向全球集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優質要素資源,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出臺《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規劃方案》《青島市工業網際網路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年)》;梯次推進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成立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百人會,發佈《上海·深圳·青島生態共建聯合宣言》……在一系列重磅政策、務實舉措感召下,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工業網際網路企業來到青島,面向未來加快佈局,成為青島的“城市合夥人”。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作為全國知名的雙創“領跑型”城市,青島注重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重要作用,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提高創新創業服務能級。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建設創業城市後,青島出臺“青創十條”,建立“政、産、學、研、才;金、服、用、獎、賽”十個方面的政策支援體系,一次性出臺《關於促進産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多個人才新政,讓企業成為引才、育才、留才的主體,“青春之島、創業之城”贏得越來越多人才的青睞。截至2020年底,全市市場主體達179.8萬戶,是“十二五”末的1.9倍;高新技術企業達4396家,是“十二五”末的4倍。
科技創新始於技術,成于資本。2019年以來,青島連續三年舉辦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用資本力量推動科技創新。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為387家,位居全國第10位,增速位居全國第2位;管理基金數量為1063隻,位居全國第13位,增速位居全國第2位;管理規模為1203.4億元,位居全國第20位,比去年底增加164.1億元,同比增長35.1%,增速位居全國第6位。
注重協調
推動區域、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可持續性
青島把協調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著力推動區域、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可持續性。
區域協調發展是大勢所趨。一方面,青島立足自身南北差距、東西差別等發展不平衡問題,積極推動城鄉之間、新老城區之間、城中心與城郊之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如中心市區特別是老城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中山路片區、大港片區改造加快推進;舉全市之力推動平度、萊西快速崛起,在改善提升兩市交通條件的同時,把大項目特別是先進製造業大項目向平度、萊西擺放,加快成為推動全域發展新的增長極。另一方面,跳出青島看青島,把龍頭城市的格局和擔當融入全省發展大勢中,如主動扛起膠東半島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大旗,牽頭建立“3+N”工作機制,攜手五市在北京舉行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推介大會,不斷凝聚膠東經濟圈發展合力,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加快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主動擔當起推動活躍黃河流域乃至更大範圍北方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任,聯合沿黃九省區“9+5”城市發出“東西互濟陸海聯動合作倡議”,協同膠東、服務山東、輻射黃河。
城鄉協調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圍繞打好鄉村振興攻勢,青島著眼未來、超前謀劃,探索土地規模化經營、村莊佈局調整、土地資源整理、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與鄉村“五個振興”統籌推進模式,下大力氣加快村莊規劃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再提升,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在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指引下,青島糧食總産量穩定在300萬噸以上,2020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23656元,同比增長4.8%,增幅高於城鎮水準,城鄉收入比同比縮小。如期高品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8年底經濟薄弱鎮全部出列,全市脫貧享受政策的13408戶、25080人,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3901元提高到2020年的11386元,年均增長19.5%。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6%,比“十二五”末提高4.6個百分點。2020年1月,即墨、平度、萊西“一區兩市”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近年來,青島持之以恒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建立完善高水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産業體系,2020年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如今,全市上下正鼓足幹勁,朝著全國文明城市中的“文明高峰”——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加壓奮進。
倡導綠色
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建設綠色城市公園城市
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建設綠色建築、加快推進老舊小區綠色改造……今年5月,青島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青島市綠色城市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城市自然和諧共生、基礎設施健全便利、建設方式集約高效、人居環境宜居舒適、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的城鄉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青島依山傍海、風景秀麗。近年來,青島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結合優質資源稟賦,將打造良好生態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獨特競爭力,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2020中國綠色城市指數TOP50》報告顯示,青島以90.3的綠色指數得分躋身前十,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2020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批復支援青島市開展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工作,青島成為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圍繞打贏藍天保衛戰,青島將改善空氣品質作為重中之重,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機制,緊盯影響空氣品質改善的主要因素,細化配套措施,2020年,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等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比2015年分別改善38.0%、33.7%,空氣品質優良率比2015年提高6.6個百分點,環境空氣品質在完成規定目標基礎上,歷史性地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為2012年國家實施新標準以來最優水準。圍繞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膠州灣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實施一批截污治污重點工程,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2020年,全市35條重點河流、33個重點水庫的94個市控以上監控斷面中“好Ⅲ”比例達60%,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11個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6個斷面較水質目標實現類別躍升;18處城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持續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8.8%。圍繞打好凈土保衛戰,構建全市土壤環境監測網路,建成323個國省控土壤、農産品産地例行監測點位,累計將1023個地塊納入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系統,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超過國家、省確定的“雙90%”目標指標。
生態建設,永無止境。如今,作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青島正充分利用既有資源優勢,把生態理念引入城市規劃建設,加快建設公園城市。如學習借鑒成都建設天府綠道的有益經驗,加強鐵路沿線、城市主幹道等道路兩側園林綠化等,正在著手實施推進中。
厚植開放
加快高能級開放平臺建設,以更高水準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
開放是青島城市發展的源頭活水,本質是在更大的市場空間配置資源。近年來,青島緊緊抓住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充分發揮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不斷創新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以更高水準開放引領高品質發展。
加快推進國家級示範區建設——
隨著上合示範區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交流發展、海洋合作“五大中心”建設有序推進,特別是今年上合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上合示範區正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2020年,上合示範區吸引項目落地28個,總投資額1288億元人民幣。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發力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製造,今年1至4月份,新簽約引進過億元項目17個,在建重點項目59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493億元,同比增長60.8%,佔全市的20.1%;實際利用外資4.4億美元,同比增長6倍,佔全市的21.3%,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和持續擴大開放的引領作用。
面向全球尋找“城市合夥人”——
青島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第一戰場”,全力發起“雙招雙引”攻勢。特別是2020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面推行“網際網路+招商”模式,通過搭建重大會議和會展平臺、以企招企以商招商的頭部資源和整合平臺、各級各類服務平臺等,讓各類資源要素通過平臺發生互動耦合、實現價值倍增。迅速搭建起面向南韓、日本、德國、以色列、上合組織國家的五個“國際客廳”,以及央企“國際客廳”、山東城市會客廳,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各國企業、商會及有意對接國際的中國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了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平臺,推動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技術流在青島加速集聚耦合。
外貿發展增量提質——
青島持續打好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外貿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新興業態不斷拔節吐蕊。2018年,青島累計進出口5316.1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5.8%,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27.5%;2019年,進出口再創歷史新高,總額5925.6億元,增長達11.2%,佔全省進出口總值29%,對全省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到了54.1%;2020年,外貿進出口總值640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8.2%,佔同期山東省進出口總值的29.1%。此外,青島外貿主體隊伍迅速壯大,2019年全市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突破2萬家。
推進共用
織密縱貫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社會救助的“民生網”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近年來,青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織密縱貫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社會救助的“民生網”,不斷把為人民謀福祉的事業推向前進。2020年,青島躋身“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影響,青島紮實落實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決策部署,出臺《關於印發應對疫情穩就業政策實施細則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打造有利於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的政策“熱帶雨林”。特別是針對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發佈“聚青行動計劃”十條舉措,從畢業生落戶、住房安家、就業創業、實習實訓等多個層面推出政策優惠,吸引大學生來青、留青、回青創新創業,當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4.75萬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85萬人,同比增長64.1%。
教育是民生之基。2018年,全市新建成中小學58所,新增學位3.6萬個;2019年,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6所,增加學位擴大到4.81萬個;2020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30所,新增學位2.7萬個……通過出臺一系列新政推動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青島進一步盤活全市教育資源,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市民“家門口的好學校”,普通高中計劃錄取比例提高到68%。
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類共同願景。日前在西海岸新區成功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吸引了全球目光。首屆大會在青舉辦以來,青島緊緊抓住“博鰲後效應”,以建設長江以北地區一流醫療中心城市為目標,用市場化、法治化理念推進衛生健康改革創新,清華大學附屬青島醫院、南韓延世大學醫療院青島醫院、新世紀婦兒醫院等一批高端醫療機構落戶青島。
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提高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探索共有産權住房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一件件暖心的民生工程,一個個紮實的惠民舉措,讓城鄉居民切實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老百姓心氣順、心氣高!”。近年來,青島還持續深化“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説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用受理-辦理-反饋-監督“四位一體”完備機制,建立起一個高容量的城市“吐槽”平臺,讓多元互動真正成為社會治理的起始點,倒逼政府部門把聽民意、匯民智、解民憂落實在日常的每時每刻。
時間見證前行,用量變累積出質變。站在新起點,邁步新征程,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們腳下的路很長。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狀態和只爭朝夕、攻堅克難的精神,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大力實施“項目落地年”,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