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農業局多舉措提高農民收入

2017-01-13 14:21:12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王從欣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臨沭縣農業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多舉措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總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網山東臨沂1月13日訊(王從欣)臨沭縣農業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多舉措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總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16年預計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443元,同比增長10%。

  調整優化産業結構

  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提高農業發展品質和效益。糧食産業方面:全縣共完成種植業結構調整面積9.3萬畝,其中糧改油4.3萬畝,糧改飼2.6萬畝,糧改薯1.4萬畝,其中店頭鎮農泰現代農業示範園種植馬鈴薯近2000畝,是全市(馬鈴薯)種植業結構調整規模最大的基地,開創了臨沭規模種植馬鈴薯的先河;蔬菜産業方面:重點建設了臨沭縣農泰農業科技示範園、玉山鎮老莊戶農場和蛟龍鎮石門頭大棚蔬菜基地。全縣新增蔬菜種植面積約8000畝,其中馬玲薯7000畝,新建設冬暖大棚80個,拱棚約200畝。蛟龍鎮石門頭村大棚蔬菜種植基地300畝,一次性新建冬暖式大棚50多個,打造了臨沭大棚蔬菜發展史上的新亮點。果茶産業方面:新發展果樹面積2000畝,其中桃樹1150畝,蘋果650畝、藍莓200畝,全縣果茶面積達到19500畝。

  穩步推進糧油生産

  以基層農技推廣補助、測土配方施肥、高産創建、小麥“一噴三防”等農業項目為抓手,強化田間管理,全面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積極推廣良種良法,測土配方施肥,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糧油生産穩步增長。今年全縣54.8萬畝小麥,預計平均畝産414.3公斤,同比增長0.9%,總産達22.7萬噸,同比增長2.7%;49.2萬畝花生,預計單産396公斤,同比增長2.9%,總産達19.5萬噸,同比增長11.8 %。

  紮實推進基地品牌建設

  一是基地園區快速發展。依託臨沭杞柳、花生、紅薯、葡萄、馬玲薯等特色産業,提升建設優質農産品基地4.4萬畝,其中農業基地3.8萬畝,林業基地0.3萬畝,漁業基地0.3萬畝;重點打造了臨沭縣農泰農業科技示範園、統一合作農場、山裏休閒觀光農業園、蛟龍石門頭蔬菜生産基地、大興卡卡農業示範園等5個園區。

  二是品牌建設成績優異。新認證“三品一標”2個,累計61個;重點培育“臨沭柳編”區域品牌,品牌價值達17.99億元,列全國農産品區域品牌價值排行第81位,再入全國百強,並位列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力排名第1位;目前正積極申報“臨沭地瓜”地理標誌。

  三是認真籌備全市優質農産品基地品牌建設現場觀摩會,觀摩成績全市第5名。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通過健全完善農業貸款擔保、土地流轉、科技教育和農産品交易四個平臺,不斷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今年以來,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3.2萬畝,累計11.2萬畝;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73家,累計1401家;新發展家庭農場304家,累計843家;新培育種糧大戶96家,累計206家;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42家,其中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5家。今年共有4家合作社獲評“省級示範社”、累計20家;15家合作社獲評“市級示範社”、累計129家;12家家庭農場被評為“市級示範場”。

  實施科技興農戰略

  一是狠抓農業科技服務。依託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扶貧科技培訓等項目實施,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工作。今年以來,新建8處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田間學校,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73人,跟蹤服務200余人次,開展各類培訓班200余場次,發放明白紙3萬餘份,技術手冊1萬餘冊,培訓農民3萬餘人次。

  二是大力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整合節肥、節藥、節水、節種等適用技術,推廣水肥一體化,普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目前全縣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超過1.4萬畝,佔規模化種植面積的17.5%。

  推進農業産業扶貧

  圍繞實施特色農業扶貧工程、農業龍頭企業幫扶工程、農民合作組織扶貧帶動工程、農村改革推動脫貧工程、農業科技扶貧促進工程等五大工程,積極探索企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新模式,採取幫扶企業到貧困村投資興業、培育項目、培訓技能、吸納就業、捐資助貧等方式,探索建立了企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新模式,即推行“入股分紅”、“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加快幫扶村脫貧致富步伐。

  目前,全縣有800名貧困人口通過農業産業扶貧實現了精準幫扶。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