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10道各地美食做法奉上 帶你回味溫暖家鄉味

2017-12-22 10:50:44 來源:齊魯網 作者:王春令 責任編輯:張紅紅 字號:T|T
摘要】2017年12月2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這一天又俗稱“冬節”,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而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2017年12月2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這一天又俗稱“冬節”,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而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會慢慢變短。

  在古代,人們對冬至日很重視,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各地更是流傳下不同的飲食習俗。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全國各地最經典的10道冬至美食,併為大家奉上簡單的製作方法,喜歡的筒子們下班可以回家照著做哦~~

  北方: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説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瞭“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jiaozi.jpg

  推薦:酸菜豬肉水餃

  一、備料

  主料:麵粉300克、酸菜400克、豬肉餡400克

  調料:葵花籽油3湯匙、食鹽2茶匙、白糖2茶匙、生抽3茶匙、大蔥10克、姜1小塊

  二、做法

  1. 300克麵粉放少許精鹽,一點點加入涼開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成面絮狀,揉成光滑麵糰,加蓋餳半小時以上,把面餳好、餳透了做出的餃子才好吃。

  2. 準備好做餃子的餡料,酸菜洗凈,大蔥、姜去皮洗凈備用。

  3. 大蔥、姜切碎、剁細,放入肉餡裏,依次加入葵花籽油、精鹽、白糖、生抽、涼開水。

  4. 肉餡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勻,洗凈的酸菜擠去水份,一片壓一片擺好先切成絲,再切碎丁。

  5. 酸菜剁碎,用屜布攥去多餘的水份,放入調好的肉餡裏,順著一個方向攪勻備用,酸菜餃子餡做好了。

  6. 現在開始做餃子皮,取麵糰二分之一,搓成均勻的長條,切大小一致的面劑子,面板撒上適量麵粉,把面劑子按扁。

  7. 面劑子用捍麵杖搟成中間稍厚,邊上溥點的餃子皮,拿一份餃子皮在左手,放入適量餡料。

  8. 從右邊開始起頭捏褶,右手拇指不要松,食指一直往前捏褶。

  9. 最後收口餃子包好了,按同樣的方法包好所有的餃子。炒鍋加入適量水大火燒開,水開下入餃子,用漏勺順鍋邊輕推,以防餃子粘鍋。

  10. 待餃子煮開鍋後,加入少量涼水一次,中小火繼續煮。

  11. 煮餃子要加三遍涼水才能煮好,最後看餃子皮都鼓起來、漂起來餃子就煮好了,用漏勺撈出控水裝盤就可以吃了。

  山西:多為餛飩

  山西民間的冬至之食多為餛飩。一般以羊肉為餡,取陽生之義。皮薄餡嫩,吃時破皮一口水,咬開餡成丸,佐以老陳醋,鮮而不膩,香味悠長,且有強身健脾、開胃驅寒之功效。

  山西臨汾襄汾等地,無論山區平川,冬至節仍沿襲古法吃餛飩,舊時富貴之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謂之“百味餛飩”。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

餛飩.jpg

  推薦:羊肉餛飩

  一、備料

  鮮羊腿肉、油菜、胡蘿蔔、白菜、紫甘藍、料酒、胡椒粉、姜末、鹽、蠔油、醬油

  二、做法

  1. 鮮羊腿肉去筋膜剁成肉餡兒,加少許水攪勻。

  2. 加少許料酒、胡椒粉、姜末、鹽、蠔油、醬油,攪拌均勻腌制。

  3. 再多切些蔥末,拌勻。

  4. 自製餛飩皮兒,或者買現成的都行,包成餛飩。

  5. 鍋里加水,或者羊肉清湯,煮開,加入餛飩煮八分熟。

  6. 加少許油菜、胡蘿蔔、白菜、紫甘藍、熟羊肉和少許鹽。

  7. 最後放水蘿蔔點綴,加一勺辣醬和芝麻醬就可以了。

  杭州:吃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裏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炒年糕.jpg

  推薦:韓式炒年糕

  一、備料

  主料:年糕150克

  輔料:洋蔥50克、柿子椒50克、西葫蘆80克

  調料:食鹽2克、韓式辣醬30克、植物油15毫升、白糖3克、牛肉粉3克、白芝麻3克

  二、做法

  1. 將洋蔥和青椒切絲,西葫蘆切片,米條(年糕)切兩半。

  2. 小鍋將水煮沸,加入米條煮兩分鐘左右至米條膨脹變軟,中間要攪拌幾次防止粘連。

  3. 撈出米條備用,將辣椒醬放入小碗,用米條湯稀釋攪拌均勻。

  4. 平底鍋加點植物油,放入配菜煸炒出香味,加入米條拌勻。

  5. 將稀釋的辣椒醬倒入。

  6. 放牛肉粉、鹽和白糖調味,煮至湯汁收濃些,撒上白芝麻即可關火。

  嶺南人: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嶺南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等,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其中燒臘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

  粵式燒臘可細分為烤乳豬、叉燒、燒鵝、燒鴨、燒雞等。每一種類的製作工藝雖不盡同┑口感統一略帶偏甜。

燒鵝.jpg

  推薦:燒鵝

  一、備料

  主料:宰凈肥鵝1隻(2000克)

  輔料:桂皮5克、川椒3克、八角5克、甘草5克、南姜50克、芫荽25克、酸甜菜150克、濕澱粉50克

  調料:胡椒油25克、精鹽50克、深色醬油250克、白糖50克、紹酒50克、生油1500克

  二、做法

  1. 先將桂皮、八角、川椒、甘草裝進小布包,扎口後放入瓦盆。

  2. 加清水(3000克)和醬油、精鹽、白糖、紹酒,用中火煮滾。

  3. 放入肥鵝,轉用慢火滾約10分鐘。

  4. 倒出鵝腔內的湯水,再放入盆中,邊煮邊轉動,約30分鐘至熟(用筷子插入胸肉無血水滾出即熟)。

  5. 取出晾涼後,片下兩邊鵝肉,脫出四柱骨,把鵝骨剁成方塊。

  6. 用濕澱粉20克拌勻,另用濕澱粉30克涂勻鵝肉及皮,待用。

  7. 用中火燒熱炒鼎,下生油,候油燒至五成熱時(約160攝氏度)。

  8. 先放進鵝骨,後放進鵝肉炸(皮要向上),約3分鐘後端離火位炸浸,邊炸,邊翻動,約炸7分鐘後再端回爐上。

  9. 繼續炸至骨硬,皮脆,呈金黃色時撈起,把油倒回油盆。

  10. 將鵝骨放入盤中,鵝肉用斜刀切成長6釐米,寬4釐米的塊片蓋在骨上面。

  11. 用酸甜菜和芫荽葉拌邊,將胡椒油淋在上面,以潮汕甜醬或梅膏醬佐食。

  浙江:蕎麥麵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蕎麥麵適口性好,做法有很多種,如炸醬面、熱湯麵、炒麵、刀削麵、剔尖、撥魚兒,還可以包餡、蒸饅頭、烙餅等,蕎麥麵看起來色澤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麵條,佐以麻醬或羊肉湯,別具一番風味。

面.jpg

  推薦:番茄雞蛋刀削麵

  一、備料

  主料:麵粉300克、蕎麥麵50克、番茄4個、雞蛋4個、生菜1棵

  調料:橄欖油10克、食鹽5克、大蔥1段、大蒜2瓣、花椒2克、老抽2克、料酒2克

  二、做法

  1. 雞蛋打入碗中,番茄切塊,蔥切末,蒜切片,生菜摘洗乾淨。

  2. 雞蛋碗中加入少許的蔥花和料酒,攪拌均勻。

  3. 鍋中倒油,放入雞蛋液炒散,炒好的雞蛋放入碗中。

  4. 鍋底留油,放入花椒和蒜片爆香。

  5. 放入番茄,小火煮至變軟出水。

  6. 最後加入少許的鹽和老抽,放入雞蛋,關火,撒上蔥花。番茄雞蛋鹵就做好了。

  7. 麵粉和蕎麥麵放入面盆中,放入少許的橄欖油和食鹽。

  8. 加入清水,和成較軟的麵糰。

  9. 鍋中做水,放入削好的麵條。削面的時候,一手拖住面,一隻手削面。

  10. 最後放入生菜,煮一下就好了。

  上海:吃湯圓

  “湯圓”的“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這一天吃湯圓,也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image.png

  推薦:花生湯圓

  一、備料

  主料:糯米粉200克、花生仁(生)200克

  輔料:核桃(幹)30克、紅糖20克、豬油(煉)15克

  二、做法

  1. 將花生和核桃仁放入微波爐高火兩分鐘左右,然後去皮。

  2. 將花生和核桃仁切細。

  3. 鍋裏放入白芝麻幹炒,炒熟。

  4. 加入花生和核桃仁,加入適量紅糖和豬油,翻炒均勻,稍微濕一點,不要太幹,元宵的餡料就做好了。

  5. 用快燒開的水,一點一點加入,將糯米粉揉成乾濕合適的麵糰。

  6. 取大小合適的湯圓麵糰搓圓,然後挖空,裝入餡料,不要裝太滿。

  7. 收口,然後搓成光滑的湯圓。

  8. 放入水快燒開的鍋裏,輕輕晃動鍋,開中小火。

  9. 煮七八分鐘至湯圓熟,出鍋。

  江南水鄉:吃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糯米噴香,臘肉油而不膩,赤豆和花生都燜入味了,特別好吃。若是想吃得更為健康,可減少臘肉的比例,增加多一點豆類雜糧亦可。

糯米飯.jpg

  推薦:蜜紅豆糯米飯

  一、備料

  糯米300g、紅豆200g、紅糖100g

  二、做法

  1. 紅豆洗凈後,浸泡四小時以上。

  2. 浸泡好的紅豆洗凈入鍋。

  3. 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燜煮約15分鐘。

  4. 中途要開蓋去一下浮沫,煮好的紅豆趁熱拌上紅糖。

  5. 拌均勻後,待涼即可入冰箱。

  6. 糯米浸泡過夜。

  7. 撈出浸好的糯米,平鋪在大的盆中。

  8. 面上鋪上蜜紅豆。

  9. 冷水入鍋,上汽後轉中火蒸約20分鐘。

  10. 趁熱把紅豆跟糯米飯拌均勻。

  廈門:排隊買姜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説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姜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姜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姜母鴨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姜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姜母鴨。

姜母鴨.jpg

  推薦:姜母鴨

  一、備料

  主料:鴨1隻

  調料:老薑2大塊、生抽3小勺、冰糖5顆、鹽2勺、黃芪8片、八角3瓣、枸杞1把、廣東米酒1小碗、芝麻油20克

  二、做法

  1. 兩大塊姜切大片,鍋中倒入芝麻油,煸香薑片。

  2. 再下入鴨塊,待鴨油炒出,放入米酒、生抽煸炒。

  3. 加入大量清水燉煮,加些黃芪,可以補氣,再放幾顆冰糖。

  4. 燉煮1小時,鴨肉軟爛,加鹽調味。

  5. 出鍋前撒入一把枸杞。

  寧夏:吃“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羊肉湯粉.jpg

  推薦:羊肉湯粉

  一、備料

  主料:羊腿80克、牛尾骨500克

  輔料:豆腐50克、粉條(幹)30克、菠菜20克、番茄15克、香菜2棵

  調料:蔥1根、姜適量、花椒5粒、料酒2勺、生抽2勺、水適量

  二、做法

  1. 鍋中放入冷水,薑片,牛尾骨同煮,去血水和異味後,清洗備用。

  2. 湯鍋中放入牛尾骨,大蔥段,薑片,倒入料酒,大火煮開。

  3. 保持大火10分鐘後轉為小火,慢慢熬煮3個小時。

  4. 好的牛尾骨燉後湯色濃白,加了薑片和蔥段可以祛腥味,營養非常豐富。

  5. 同時另煮一鍋水,將紅薯粉條煮至八成熟。

  6. 羊後腿肉用肉錘或刀背拍鬆軟,切成薄片。同時準備好豆腐,番茄,調料等羊肉粉湯。

  7. 鍋中準備好牛骨原湯,可適量放入幾粒花椒提味,也可以不放。

  8. 湯開後放入粉條,番茄,豆腐同煮10分鐘。

  9. 接著倒入切片的羊肉,保持大火沸騰的狀態羊肉粉湯。

  10. 羊肉大概煮3分鐘就熟了,如果是冷凍切薄片的羊肉,像燙火鍋一樣燙熟即可關火。

  11. 接著倒入生抽,加入鹽,青菜或香菜即可出鍋。

  雲南:糍粑

  在雲南,冬至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

  到了這一天,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圍在火盆邊,有説有笑地烘烤著糍粑,遇上有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也是烤上一個糍粑。

自拔.jpg

  推薦:糍粑

  一、備料

  糯米500g、白芝麻300g、白糖適量

  二、做法

  1. 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晚上。

  2. 蒸籠屜裏輔上一層乾淨的紗布,把泡好的糯米撈起放在籠屜裏。

  3. 鍋內燒水,大火三十分鐘蒸熟糯米飯。

  4. 蒸飯的時候預熱電餅鐺,把芝麻放裏一分鐘。

  5. 一分鐘後揭蓋,用小鏟子攪動芝麻,直到全部變得微黃。

  6. 烤熟的芝麻稍涼後用捍麵杖輾碎。

  7. 輾碎後放碗裏,加一勺白糖,拌勻備用。

  8. 三十分鐘後糯米飯蒸好了。

  9. 用蒸糯米飯的紗布,包住主飯,然後用捍麵杖使勁搗。

  10. 直到糯米飯被搗得爛爛地成泥狀了,就可以做糍粑團啦。

  11. 手上沾點水,揪一塊糯米泥,用手和成糍粑團。

  12. 再在外面均勻地裹上一層剛才備好的芝麻粉,就可以開吃啦。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