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寒假,北京各高校都已進入考試季,個別學生打起了歪主意,那就是替考。北京晨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高數、微積分、電腦等科目替考比較搶手,每科替考價格從幾十元至上千元不等,吸引了不少高年級或者已讀研的大學生,替考居然成了他們兼職賺外快的一個“新陣地”。
個人替考
微積分電腦成重災區
日前,北京各大高校陸續進入考試季,為了寒假中能痛快玩耍,舒心過年,平常學習散漫的學生也都開始臨陣磨槍。但仍有一些學生覺得,“臨時抱佛腳”已來不及,而且還費工夫,便打起了找替考的歪主意。
在網上,大學生小媞發出“求救”:“需要一名代考電腦的大神,就是普通學校的電腦期末考試,有償”;北京理工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一女生也在網上以150元的價 格“求友”,要求這位“朋友”是女性:“1月11日幫忙考一下線性代數,能得60分以上就行”。除此,在貼吧、高校論壇,或是私密的朋友圈裏,也經常能看 見類似資訊。記者在北京工商大學校友兼職群裏看到 “求助”資訊:“求高數學霸幫考試,有償”。記者注意到,大學生“求助”的科目一般集中在高數、微積 分、線性代數、電腦這樣一些難度大的必修課程。
記者聯繫到北京某高校的大二學生小牛,他給記者“支招”,“考試人多,都是階梯教室考,老師不認識你,也沒時間仔細檢查學生證。”因此,小牛上學期 就通過這個方法讓一位師兄替他考了微積分,“把他學生證上面的照片弄下來,貼到我這學生證上,反正都有鋼印,看不出做過手腳。”
小牛還提醒記者,“專業課你還是別這麼幹了,老師都認識,被抓了得不償失。”此外,他覺得找替考這事兒“特划算”,“實在什麼也不會可千萬別自己上,挂科了還得補考,而且挂科影響今後各類評比。這樣你花幾十塊錢就解決了,多放心,還能過個好年。”
仲介牽線
號稱“操作8年信譽百分百”
替考聽起來容易,難道上陣就不怕被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通過替別人考試掙錢的人,不僅是一些高年級的過來人,甚至有專職替考的研究生,而為了能更廣泛接單,學校裏還有介紹人給這兩類人群牽線。
在一個代考QQ群裏,時不時有人發佈一些需求,發佈者只報上科目、價格以及替考者性別,至於學校位置和其他一些考試要求則需私聊。記者通過QQ聯繫 到一名女生,對方稱她在幫舍友找人參加英語考試,“要求不高,能過就行”。對於記者擔心被抓的問題,她表示開考前會給記者指導一下,“我們一個專業4個班 一起考,人多。我和其他幾個同學坐在你周圍,沒事兒的。”其坦言,“去年我替別人考過,今年懶得做了,但資源在手裏,所以可以幫需要的人介紹。”
除了校園裏順手賺錢的大學生們,記者聯繫到某個專業替考機構。聽説記者想找人替考微積分,對方給出一個詳細替考流程,並喊出了每科800元的價格。
“我們是正規替考機構,操作8年多了,信譽是100%的。費用考前交一半,考完了再交剩餘的。”此外,除了期末考試,對方還表示自己能代理各類型考試,“英語四六級需要的話,也可以來找我們”。
但當記者提出害怕證件被發現時,對方胸有成竹,“你可以放心,‘槍手’都是固定合作關係,經過專業培訓的,有一定代考經驗。”對方還透露,“槍手”會根據考生證件照片設計髮型化粧,或做高倣的合成證件。
場外助攻
團夥考場外遠端幫作弊
除了去考場替考,記者採訪時還發現,有些人通過手機做起了更龐大的業務。通過北京某高校論壇,記者認識了正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李傑(化名),他自稱是一名考試“助攻”,“高數、線代、微積分、C語言、工程力學等,都可以助攻”。
記者從聊天中得知,所謂“助攻”就是通過手機幫考場內的考生考試。李傑説,這麼做危險系數比找替考小得多,“只要你自己用手機時不被老師發現就沒問題。”而之所以許多科目都可“助攻”,李傑稱自己有團隊,“價格根據科目難度來定,一般就是一百多塊錢。”
記者發現,從去年12月底到目前,其QQ空間曬出不少與客戶傳遞試題及答案的截屏來顯示自己業務“很火”。對一些同校同年級考同一科目的客戶,他乾脆建一個微信群來幫他們集體作弊。
■懲處機制
不給學位證並非“嚇唬人”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不論是自己考試作弊還是幫助他人考試作弊,或是組織作弊、代他人考試、讓他人代替自己考試,都被視作違法行為,最高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儘管校內期末考試並不在上述法律規定範圍內,但對學生作弊,甚至替考行為,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手冊第54條有明確規定,在學校內學生如由他人 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他嚴重作弊行為的,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除此,各高校也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自己校內的懲處 細則。據媒體公開報道,北京林業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2009屆畢業生李某因考試作弊而未被授予學士學位,個人經申訴和起訴均未獲支援。
不過,針對學生日益興起的代考,各高校也是各顯神通。為防止學生作弊和替考,一些高校甚至出了奇招。前幾天,雲南師範大學一位老師想出一招,期末考 試期間讓同學們用手機來換試卷,以防大家偷偷查答案或與外界溝通。而在安徽財經大學,該校商學院幾年前就推出一項新的考試政策,考試前只通知各班級考試時 間和地點,不通知具體科目,此舉被學生稱為“通考不通科”。校方稱,這樣做是為防止有學生提前準備好小抄帶入考場。
在北京某高校行政管理學教師方老師看來,作弊是歷來學生中都會出現的問題,只不過現在通訊設備和網路發達帶來一些新花樣。“學校當然應該想辦法讓學 生無機可乘,也應該加大懲處力度,這種時候不需要‘護犢子’。但是這些作弊學生以及那些替考者和幫別人作弊的‘過來人’非常可恨,他們應該為自己的道德和 誠信缺失反思,該現象也比考試作弊本身更應該引起學校和社會警覺。”
■記者手記
習慣了投機取巧 走上社會很危險
考試作弊並不是新鮮事兒,輕者問問鄰座、偷瞄兩眼後排同學,重者提前做好小抄暗藏袖筒。多年前筆者在上大學時,替考偶爾也有聞,但多是同學之間“互相幫忙”,沒想到幾年之後,這事兒竟成了一門“生意”,而且“生意興隆”。
去年,廈門工學院有6名學生在期末考中因涉嫌考試作弊遭到學校開除,此事也曾引發社會大討論。有人認為學校下手太重,可能就此斷送這些孩子的前途,應該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筆者倒覺得,這種盲目態度比作弊本身更可恨,助長了學生投機取巧和凡事抱有僥倖的思維定式。
考試作弊是誠信失效在校園裏的體現之一,一旦放任此類不良風氣發展,勢必會逐漸喪失起碼的規範意識和社會良知,將來走上社會,甚至可能變本加厲,目無法紀。
今天有膽考試作弊,明天就可能在食品安全、建房修路上偷工減料,在商業投資、市場交易中損人利己,最終受害的是更多人。所以,應對學校嚴懲考試作弊者和替考者的行為點讚,也希望這一現象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