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樓市政策收緊釋放哪些信號?
3月份以來,全國約30個城市發佈樓市調控新政。其中,廈門、杭州、廣州等城市多次發佈升級版調控政策;北京“多箭齊發”,打出調控“組合拳”。專家表示,因城施策是本輪調控的主要特點,新一輪不斷收緊的樓市政策,凸顯政府維護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抑制投機“炒房”的決心。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副會長苗樂如説,地方政府承擔房地産調控的主體責任。各地從房地産市場形勢出發,從穩定房價、抑制投機的角度,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
與上一輪調控相比較,本輪調控政策主要呈現兩點變化:一是北京、廣州等一二線城市強力升級、嚴堵政策漏洞。北京市從“認房又認貸”開始,隨之在購房資格、入學條件、商住房買賣限制、仲介整治等方面填補政策漏洞,堪稱“史上最嚴”。廣州市3月30日升級房地産市場調控,居民家庭新購買住房(含新房和二手房),須取得不動産證滿2年後方可轉讓。
二是政策調控地域範圍有所擴大,從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擴展到一些三四線城市,如浙江嘉善、河北涿州、安徽滁州等。這些三四線城市大多數位於大都市圈周邊,當京滬深等地提高購房門檻後,購房需求向周邊外溢,引發政策調控。
此外,部分城市從供給側出發,增加了土地和住房供應,特別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增加公租房和共有産權性質的自住房等供應規模。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月份,從同比看,70個城市中有2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比上月回落,其中多為一二線城市。但是,北京、廣州、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廈門二手房住宅價格指數分別同比增長32.2%、28.1%、22.5%、30.1%、21.0%、36.5%、31.8%,凸顯局部市場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苗頭。
“光運用短期政策不能完全解決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穩定房地産市場需要‘定下來就不輕易變’的長期制度安排。”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一線城市高房價背後是供求關係的問題,根源在於城市化進程中供給側的土地制度改革。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課題組近日發佈的研究報告建議,抑制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除了限購限貸政策,同時要有效改善供給;總體上控制貨幣過快增長,加快建立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明確公佈政府短、中、長期土地利用和建設規劃,合理引導居民流動。
苗樂如説,建立平穩健康發展的房地産市場,實現良好的預期管理,需更多從供給側發力,形成與地方房地産市場特點相匹配的長效機制。長短配合,方能標本兼治。
初審編輯 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