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里程潛規則 看專家支招如何放心購買二手車(組圖)

2017-04-11 14:34:44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二手車里程潛規則 看專家支招如何放心購買二手車】“不對啊,買車時里程錶上顯示的是8.1萬公里,短短三個月,我連北京都沒出過,怎麼就跑了10萬公里呢?”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花20萬買輛二手車,修理時才發現,里程錶被“動過手腳”,儀錶顯示8萬公里實際已跑了近20萬公里,維權時才發現合同裏寫明賣家對車輛公里數“不確保”,只能吃啞巴虧。實際上,買二手車被“設計”過的買家不在少數,商家改表已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北京晨報記者暗訪發現,改表只需一兩百元、三五分鐘。律師指出,儘管“不確保”的字樣免除了商家的詐騙嫌疑,但改表車輛用於盈利已觸犯《計量法》,消費者可向法院起訴撤銷合同。

二手車里程潛規則 看專家支招如何放心購買二手車(組圖)

網路配圖

  個人案例

  自認是個老江湖 這次卻栽了

  年過五旬的李先生社會經驗豐富,辦事兒向來細心縝密,但最近他卻“跌了一大跟頭”,“我見著周邊想買車的人就勸他們,千萬別考慮二手車,這裡水太深了。”

  此前,李先生也是二手車的信賴者,2016年12月他想把舊車報廢買一輛新車。大品牌進口車太貴,普通私家車自己又看不上,到二手車市轉了一圈兒他發現,這裡的車性價比很高。

  “沒開幾年的車,一下就便宜了好幾萬,很實惠。”李先生很快在花鄉的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看中一輛寶馬X3係越野車,在對車況進行了檢查和討價還價後,他最終以20.5萬元的價格買下了這輛車。

  今年3月8日,車輛發生一點小事故,李先生去寶馬4S店保養時被告知,車輛行駛了19.2萬公里。

  “不對啊,買車時里程錶上顯示的是8.1萬公里,短短三個月,我連北京都沒出過,怎麼就跑了10萬公里呢?”一頭霧水的他再讓4S店仔細一查,發現這輛車在去年11月9日,也就是出售前最後一次保養時,記錄已經顯示跑了18.7萬公里,與二手車店所説的公里數相差10萬公里之多。

  “之所以願意花20.5萬買這輛車,就是感覺它比較新。要早知道都跑了快20萬公里,我肯定不會出手了。”李先生覺得,一輛跑了將近20萬公里的汽車發動機、剎車盤以及底盤輪胎等磨損程度與8萬公里的車截然不同,不僅今後保養所需費用增加,車輛的安全性能也降低了。

  本是買車被騙 不料合同藏貓膩

  李先生感覺上當了,不僅因為多花了錢,更重要的是心裏特別不痛快。他説,剛發現這事兒那晚氣得都沒睡著覺。本以為買回了心愛的車,卻沒料到被人動了手腳。萬幸的是,上一個車主一直在4S店做保養,留下了完整的記錄,讓他掌握了證據。

  而且,李先生在選購車時從銷售手中看到二手車商購車發票,“我多留了個心眼,拍了照片。上面寫著,原車主把這輛車賣給二手車商的價格是14.5萬元。”

  帶著這些證據,李先生找到車商,對方卻一口咬定里程錶上的公里數並不是他們改的,並稱對此不知情。無奈之下,李先生向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舉報,但因其購車合同中明確寫著賣家對車輛的里程數“不確保”,因此,作為管理方的交易市場也只能給雙方調解,無法強制要求賣家解除合同退還車輛或賠款。

  記者從李先生出示的合同中看到,對於車輛里程數,甲方也就是二手車出售方並不確保未對此進行過任何蓄意改動。此外,在合同的“爭議解決”一項中,也明確寫著,“車輛已行駛公里數以汽車品牌廠家正規授權的4S店保養記錄為準”。

  車商欲拿錢解決 勸車主別較真兒

  3月30日,北京晨報記者跟著李先生來到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找到他買車的博興世通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負責人稱願意給5000元“了事兒”,並表示,“也是看在老鄉情分上,為了叫你心裏舒坦點兒,實際上我們根本不用給你錢,這不合同上清清楚楚寫著‘不確保’嘛,就是後面發現里程數不對,也別找我們,因為我們賣車時就沒承諾你里程錶一定對啊。”

  此外,這位負責人在安慰李先生時還説,“這車是2010年的,開了6年才8萬多公里?你買車時就應該考慮到這不正常,車沒毛病就行,多少公里也無所謂,別那麼較真兒。”

  “哪怕只改了三五萬,我也認了,可沒想到一下抹去了十萬公里,這是不是太過分了?”李先生氣不打一處來。

  但這位負責人説,“也不瞞您説,買二手車就是這樣,別指望和新車似的。就這個院子裏,99%的車公里數都改過,(改)10萬公里算什麼呀,30萬的也有呢。”

  “既然買二手車,對里程數對不上就得有個心理準備”,另外一位二手車經銷商也説,“改表這事兒又不難,你知道改了又能怎樣,根本查不到誰幹的。”

  市場管理方介入 願為雙方調解

  後來,記者又和李先生來到交易市場接待中心,市場管理部負責人孫女士給出類似説法,“商家這樣的做法並不違規,因為合同中確實寫著‘不確保’。既然這樣,買家後期發現公里數與實際不符,也無法追究商家的責任,商家不存在欺詐行為。”

  她舉例説,在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有不少店舖給消費者承諾提供“4保車”,其中就包含了對公里數的確保,這也都是明文寫入購車合同的內容,“如果這些商家賣給您的車後來出現里程數不一致,那肯定就給您退全款。但這些‘不確保’的商家,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確實不能保證。”

  此外,孫女士還表示,作為市場監管方,他們一直在指導商戶誠信經營,但商戶到底要不要給消費者確保公里數,還得他們自己決定。對於李先生的遭遇,孫女士也轉述了博興世通舊機動車經紀有限公司想出5000元賠償的意願。

  而李先生則認為,購車前車身的廣告、銷售人員的介紹,都咬定這車只跑了8.1萬公里,這個里程數是他決定購車的重要因素,結果現在卻打算給5000元了事兒,“太兒戲”。

  他提出要以這輛車的收購價購買,也就是讓車商退還從他身上賺取的6萬元利潤,“當然了我也可以做讓步,畢竟自己開了三個多月。”

  昨天上午,李先生接到舊車市場投訴處理工作人員電話,問他是否能夠接受退還一萬元的調解結果,如果可以,市場再和二手經銷商協商。李先生表示不同意,此事還在進一步協商中。

  記者調查

  里程錶虛實難測 不少人吃啞巴虧

  普通消費者選擇二手車,最看重的幾個因素一般是車輛是否出過重大交通事故、是否涉水、車輛已行駛公里數。

  相比李先生的遭遇,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更多的二手車消費者即便後來發覺車輛里程數,甚至維修程度與賣家所説的並不一致,但因不掌握確鑿證據而沒法維權。

  去年年底,張先生買了一輛二手東風雪鐵龍C4L,看里程錶這車只開了4萬多公里,車況良好。買了一個多月後,車輛的變速箱就“罷工”了。張先生來到修車店後,修車師傅一眼識破這輛車被動過手腳,“就這個損耗程度看,這車絕對開了10萬公里以上了,你肯定被騙了。”

  但因只是修車工人根據車況的推斷,張先生沒有其他證據,也只能吃啞巴虧。在網上,這樣的買家並不少,但也只是在論壇裏發帖抱怨一下,告誡後來者多留個心眼兒。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