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劃在4月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員會主任包為民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天舟一號”將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兩次在軌加注。
“第一次加注時先加一部分推進劑,分離後再對接,第二次加注時將剩餘的推進劑加進去。”包為民説,“一邊抽壓,一邊加壓,在氣壓的作用下讓液體流到飛行器裏。”
據介紹,在軌加注被稱為“太空加油”。在茫茫宇宙且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完成精準對接,這項工作遠比地面“加油”來得艱難。
包為民舉例説,推進劑易揮發,“每次加注完要把管道裏的剩餘推進劑吹得很乾淨”。還要確保介面在低溫環境裏密封,推進劑如果洩露,就會自燃或污染飛行器。
為應對挑戰,中國航太人已在地面進行大量試驗,還曾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時利用“透明盒子”驗證空間失重情況下液體流動及排出情況。
包為民説,這項工作是為未來中國空間站建設搭橋鋪路,因為空間站將運作在距地面380至400公里的軌道上,受引力和稀薄大氣影響,會出現軌道衰減。此前中國研製的飛行器無法在軌補加,即燃料用完則壽命到期。只有突破“加油”技術,才能確保空間站持續穩定運作。
“天舟一號”是中國首艘貨運飛船,不同於護送航太員的“神舟”系列,“天舟”的主要功能是“送快遞”。
包為民介紹,“天舟”艙位運用模組化設計,顯得非常靈巧。“天舟”不僅可為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運送食品、儀器等補給,還可將空間站上的生活垃圾及廢棄物品帶回大氣層燒燬。 (記者 張素)
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