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試題評析:最後一年山東卷題量難度適中

2017-06-09 13:31:51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6月8日晚,省招考院發佈了夏季高考考試科目全部九科的試題評析,對今年各科的難度、出題意向等進行分析。重點考查國史、黨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本年度高考歷史試題根植于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半島全媒體記者 魏海洋

  6月8日晚,省招考院發佈了夏季高考考試科目全部九科的試題評析,對今年各科的難度、出題意向等進行分析。今年,我省的語文和數學依然使用山東卷,但今年是最後一年自主命題,明年所有的科目都將回歸全國卷。從今年最後一年命題的試題來看,語文和數學總體保持題量和難度適中。

  語文

  穩中有變

  特色鮮明

  語文試題內容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大題1~5小題均是在語境中考查考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第五大題16小題關於網路圍觀問題,18小題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意義,這些貼近考生的現實問題,可以引導考生通過學習語文思考或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培養實踐反思能力,提升語文學習的價值。作文題所提供的24小時書店的材料,取材于現實生活,貼近考生實際,不管是城市考生,還是農村的考生,對材料中“書店”“書”“顧客”“讀者”等相關概念及相關情境,不存在陌生感,考生通過這些熟悉的關鍵詞及相關情境,可以産生關於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閱讀的意義等多方面的感悟和聯想。作文材料採取描述客觀事實的形式,把情感價值隱含在對事實現象的客觀描述中,能更有效地考查考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由此進一步提升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

  題目注重創新

  意識的考查

  數學理科第6題作為框圖的題,看似平常卻很有新意:一是框圖的基本知識,達到了考查框圖的目標;二是問題的實際背景,本題實際上是判斷素數的演算法,具有數學文化背景;三是演算法思想的傳遞,對考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理兩份試卷共有三道立體幾何的題目,較好地考查了考生空間想像能力。特別是理科的第17題,幾何體由平面圖形旋轉産生,對接了課本旋轉體的産生過程,給考生清新親切的感覺,尤其是幾何體中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的設計,便於考生靈活選擇運用向量方法和綜合方法,從不同角度解決立體幾何問題。該題目由於兩種方法作答量相當,充分體現了課標的理念,避免了僵化地運用向量法,淡化綜合法弱化空間想像能力考查的傾向,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英語

  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增強文化自信

  2017年全國一卷寫作部分第二節設置了考生教外國朋友學習漢語的情境,要求考生寫封郵件告知外國朋友下次上課計劃,內容包括學習唐詩和了解唐朝的歷史。這些情境設置真實,任務要求符合學生能力水準,又自然融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能夠引導學生在使用外語了解世界的同時,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明成果,運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2017年全國一、二、三卷閱讀理解分別選取了野生動物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生態系統平衡維護等話題的文章來設置相關題目,引導考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關注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體悟和諧發展之道。全國一、二、三卷閱讀理解均選取了科普類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紹如何自製攜帶型太陽能蒸餾器在野外獲取飲用水。這些文章和題目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無限趣味和實際功用,還會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科技創新在人類生活和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今年三套全國卷分別採用了8個閱讀語篇,閱讀理解部分5個,語言知識運用部分2個,寫作部分1個,體現出對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視。

  物理

  題目滲透國家

  重大科技成果

  在試題情境的設計中,注意結合當代中國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比如,2016年11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獲得超過60秒的穩態高約束模電漿體放電,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作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全國I卷第17題以此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氘核聚變反應和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理解和運用。試題契合能源問題解決的重大時代命題,展示出我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堅實步伐,增強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考生勇攀科技高峰。

  化學

  廣泛聯繫實際應用

  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以中國古代科技文明、我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編制試題,體現中國傳統科技文化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引導青年學生熱愛化學,為國奉獻。例如I卷以我國古代由砷礦提取三氧化砷技術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分離基本操作方法;II卷以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上發表的文章,世界上首個五氮陰離子化合物為題材考查物質結構基礎理論。

  廣泛聯繫實際創設化學應用情景,引領學生正確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學科的價值。例如,今年考試中心命制的試卷中,所運用實際情景主要有新材料製備、廢物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技術、有機新物質和新藥物合成、無機化工生産以及新技術性能源等。這些試題均要求學生將基礎化學、基本化學原理和方法運用到實際生産生活中,解釋生活中相關的現象,解決工業生産的問題。

  為了體現化學學科的特點,將與數學計算有關的內容的考查重點放在化學原理以及化學概念上。對於氧化還原的計算,重點放在方程式的配平和物料關係上。將晶體相關計算放在晶胞的組成、化學式的推斷以及數量的轉換關係上。例如I卷35題只要求學生推導K與O間的最短距離。只有那些計算不是很複雜的內容,才要求學生計算出結果,其他等計算稍顯複雜的內容均只要求列出計算的運算式即可。例如I卷26題氮的品質分數計算。

  生物

  從試題中號召學生

  保護全球環境

  針對“盲目捕撈使漁業資源受到破壞”這一類問題,理綜全國Ⅰ卷的第5題以草原上散養的某種呈S形增長家畜種群的增長率隨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為素材。讓學生判斷“若要持續盡可能多地收穫該种家畜,開始捕獲家畜的合適時機是什麼”。試卷中生態學方面的試題也向考生和社會傳達了在對待地球資源的問題上,人類不能只求索取,無原則地索取最終受到損失的還是人類自身,為了全人類的自身利益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要具有保護全球環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個亮點。

  政治

  題目滲透傳統文化

  革命文化先進文化

  今年高考試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讓學生在閱讀和回答試題過程中感受體驗文化,引導他們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澱,認識其時代價值,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一致性,增強文化自信,提高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覺性。全國Ⅰ卷第40題,以2017年中央電視臺熱播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為背景素材,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今年的高考試題,注重反映中國發展理念,反映發展建設成就,通過考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提高國家榮譽感和自豪感,增強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和自信,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全國Ⅰ卷第38題,考查中國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相關問題,引導考生理解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意義。

  面對社會生活中紛繁複雜的現實問題,從自己的“知識庫”中檢索和選用恰當的學科知識與技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考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歷史

  通過試題讓學生

  形成正確價值觀

  歷史試題通過選取典型素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如全國I卷第30題,講述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産黨在根據地擴大民主基礎的努力,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核心價值觀。再如全國I卷第47題,通過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札“挂劍于墓”的行為,強調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誠信的積極意義。

  重點考查國史、黨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本年度高考歷史試題根植于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就基礎性而言,歷史試題設計切實把學科主幹知識作為能力考查的主要載體,考生作答都必須結合所學。在獲取資訊的基礎上運用知識深入思考,綜合考查了概括、説明、比較、評價等學科方法。

  地理

  引導學生與自然

  和諧相處愛護環境

  始終貫穿人地關係的主線,在科學地認識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傳遞和弘揚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之美,引導考生樹立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養成關心和愛護地理環境的行為習慣。如全國I卷43題。地理試題注重對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幹知識的理解及其應用能力的考查。如全國I卷6~8題呈現了經過模式化的閉合流域地表水與地下水未發生變化的背景,將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與蒸發兩者的關係上,重點考查學生對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糾正簡單使用蒸發量來評價區域乾旱程度的誤區。

  考地理試題的設計注重用整體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如全國I卷第37題給出“苔原帶內部分異規律在某山峰南北坡體現不同”這一特殊地理現象,引導考生通過採用地理學中的要素關係分析方法(綜合研究)和區域對比方法,最終實現了對這一現象形成機制的判定。展示了地理研究過程中的科學思考過程,要求考生能應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規律分析具體的地理問題。由表及裏地引導考生運用所學知識逐步地探究人與自然環境間是如何“互動”的,深化了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高考地理試題一直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問題,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礎上,自然地延伸出問題,啟發考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思考。如全國I卷1~3題“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

              熱搜資訊